
阿根廷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摄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本报讯 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有一位连续七届从未缺席的“全勤生”,它就是阿根廷(上海)创新中心。随着第八届进博会开幕进入倒计时100天,记者走进了这家坐落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旁的综合性创新型服务平台,一探它与进博会的深厚缘分。
“每一届进博会都像一场充满惊喜的重逢,总能带来新收获,我们也跟着不断成长蜕变,现在满是对第八届进博会的期待。”接受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创新中心负责人金麟感慨地说道。
这份期待背后,是一段从2018年就开始书写的故事。“特别希望更多拉美商家分享‘进博红利’,我们希望通过平台的力量,把个体和中小企业的微光聚成火炬。”金麟笑着回忆。第一届进博会上,由阿根廷投资贸易促进局、阿根廷驻华大使馆及阿根廷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发起的“阿根廷国家进口商品上海展示交易分拨中心”项目正式挂牌,这便是创新中心的雏形。它从诞生起就带着明确的使命,为阿根廷中小企业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搭建一座有影响力、有价值的桥梁。
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如同催化剂,让这段缘分迅速升温。从让中国消费者初识阿根廷文化,到成为中阿经贸与人文交流的纽带,展会现场总能看到中阿企业集中签约的热闹场景,一批又一批阿根廷商品借着这股东风,稳步拓展在中国的市场。
时间来到2019年,在中外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下,阿根廷进口商品上海展示交易分拨中心得以快速建立。第二届进博会上,分拨中心与阿根廷门多萨省推广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门多萨省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让门多萨的美酒与特产更快走进中国。
第三届进博会期间,合作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分拨中心与多家中阿企业牵手,将更多中小企业的梦想托举到中国市场的舞台上。2021年4月,“阿根廷国家进口商品上海展示交易分拨中心”正式更名为“阿根廷(上海)创新中心”,为尚不具备独立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阿根廷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搭建平台。
说起参加进博会的成绩单,金麟的喜悦溢于言表。借助进博会的东风,阿根廷(上海)创新中心服务的阿根廷中小企业从最初的寥寥数家增至几十家,进口商品从几种扩展到几十种,服务领域也从单纯的经贸往来,延伸到文化艺术、农业技术等更广阔的天地,直接参与的贸易进口额也持续增长。
这份成绩单在2023年的第六届进博会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第六届进博会期间,创新中心推动上海自贸区战略合作伙伴和阿根廷企业签署了新一轮的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进博会溢出效应,让更多阿根廷优质产品跨越山海,来到中国消费者身边,为中阿双边贸易注入新动能。
作为七届进博会“全勤生”,阿根廷(上海)创新中心始终是中阿经贸交流的积极推动者。2024年的一个重磅合作,更让它的故事有了新的注脚。它与战略合作伙伴港城集团携手,在临港新片区打造了阿根廷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这不仅是临港新片区首个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更让阿根廷成为首个以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的形式在此正式运营的国家。作为临港“制度创新”的试验点,这个中心正全面、高效地为阿根廷企业提供展示体验、品牌推广、产品分销、跨境电商、贸易批发等全链条服务,让中阿合作的大门越开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