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

美景吸引新经济

青年报 记者 范彦萍

    青浦新城。青年报资料图

    7月25日,40个项目在青浦新城开发建设大会暨“潮涌浦江”新城发力青浦系列活动上集中签约。

    一系列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扎堆“安家”青浦新城,作为青浦服务重大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青浦新城正朝着“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目标奋楫前进。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科技与创新共振

    高水平打造产业集群

    青浦新城规划面积91.1平方公里,以占青浦1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区40%的GDP和65%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青浦新城以“1+3”(1是中央商务区,3是城市更新实践区、未来城市样板区、产业创新园区)为重点片区,其中6.5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是发展的核心所在。

    有着“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城市意象的青浦新城已进入产业发展“快车道”。根据《2025年青浦新城发展行动方案》,青浦新城将重点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以华为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全产业生态链,吸引总部经济和科创型企业。“北斗及低空经济”作为青浦新城市区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底层技术支撑,与全区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协同融合发展。

    黄金赛道高度聚焦、枢纽功能持续凸显、产业生态协同共生、规划布局全面起势、智造空间高效衔接……五大方面优势浓缩凝结于青浦新城。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此次签约的一期项目便是看中了这些优势。“我们将与华为相关业务进行本地化研发与生产合作,整合相关产业链及合作伙伴资源,一同培育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力打造

    “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

    青浦西襟江浙、东带虹桥,是上海唯一与江浙两省同时接壤的行政区。依托多向链接长三角城市群的独特区位,青浦已成为上海面向长三角、拥抱长三角、引领长三角的关键节点城市。青浦新城处于上海“新城发力”和“两翼齐飞”的叠加战略空间上,坐拥多重国家战略溢出带动之利,将成为区域联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重要承载空间。青浦因水而生、依水而建,近年来着力打造环城水系公园和上达中央公园,进一步为青浦新城串联起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画卷,让青浦新城成为“好风景吸引新经济”的稀缺战略资源。

    多重国家和市级战略交叠,三线换乘枢纽等一批交通网络建设,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集聚,“3+3+3”千百亿产业集群构建,各种产业空间组合配套,环城水系公园和新城绿环等一批生态空间打造,上外附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一批教育资源引育,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等一批顶级医疗资源发展,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联合学院”、北斗综合PNT实验室等头部科研院所加速落地,营商环境“1号改革工程”及青峰人才2.0版本陆续推出……助力青浦新城成为机遇叠加的“战略胜地”、区位优越的“交通要地”、活力迸发的“科创高地”、实力雄厚的“产业重地”、潜力无限的“成本洼地”、绿水交融的“生态宝地”、宜居宜业的“人居福地”、亲商暖企的“投资旺地”。

    据介绍,“十五五”期间,青浦新城将进一步完善多样化住房供应体系,在新城产业社区促进租赁住房、研发创新、休闲空间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复合,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低成本、嵌入式产业空间和创新空间。

    青浦区“企呼我应”数字化服务平台现场启动。作为面向全区企业的综合性诉求服务平台,“企呼我应”有效整合区级优质服务资源,打通市、区两级服务关键节点,依托“一套机制”“一个平台”,围绕“主动发现、高效处置、举一反三、晾晒评价”四个关键环节,实现企业诉求全区域、全过程、全方位高效闭环管理,让企业真切感受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也将为青浦新城产业集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025年0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