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162亿元意向采购金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圆满落幕
青年报 记者 陈嘉音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规模与影响力上再创新高。青年报记者 郭容 摄

    昨日,上海世博中心银厅,为期数日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落下帷幕。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位顶尖专家、80多位中外院士及200多位行业领军人物,包括“深度学习之父”Geoffrey Hinton教授等重量级嘉宾。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全球AI合作结硕果

    此次大会规模与影响力再创新高。在展览规模方面,展览面积首次突破了70000平方米,较上一届提高了40%,吸引了8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创新型企业达到了50%。展示的前沿科技成果有3000余项。这当中包括100余项全球首发、中国首发的产品。产品总数、首发首秀都较上一届实现了双倍增长。这次展会设置了Future Tech中小企业展,集中展现了200余个具有创新前沿、成长潜力、创业价值的初创项目。

    在嘉宾的阵容方面,大会汇聚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位顶尖专家,包括12位图灵奖、菲尔兹奖、诺贝尔奖获得者,80多位中外院士,以及200多位行业领军人物。特别是全球首位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图灵奖,被业界公认为“深度学习之父”的Geoffrey Hinton教授在主论坛上发表演讲,并提出“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生物智能”的思考。

    截至28日14点,大会接待了来自中国、英国、西班牙、约旦等10多个国家的156个采购团组,核心的板块Future Tech聚焦关注AI初创企业的项目对接。大会期间,总共组织了60场项目路演,共招募了225个早期创业项目现场展示交流,初创企业与投资人达2000人次的有效现场对接,现场触达的意向客户超1200人次。

    会上,为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上海市全新推出“人工智能12条”措施,建设低成本、高智力密度的创新集聚载体。

    青年创业者共话未来

    闭幕式上,青年科技创业者带来了各自的分享。首形科技创始人、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胡宇航对比了去年与今年人形机器人的巨大进步——从依赖移位器到实现独立行走,并已在展览、零售、物流等场景常态化部署。他坦言业界对技术发展的预测往往偏保守,并呼吁在具身智能范式尚未完全收敛、仍面临模型稳定性与数据瓶颈等挑战时,需要开放、活跃、耐心的生态。WAIC平台让他坚信青年一代能将“不可能变为现实,把想象力变成生产力”。

    本届大会开辟了技术创新的新前沿。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科学智能、智能终端、赋能新型工业化等主题,举办了超百场论坛,特别设立了“科学之问”“数学之问”“模型之问”三大前沿议题,来探讨AI技术的新架构,落地赋能的新范式。

    此外,创新设立了创投孵化核心板块,打造企业供需对接平台。现场发布了300余项项目的采购需求,预计达成意向采购金额达到了162亿元。

    上海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影响力最强的顶级盛会。面向未来,上海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战略要求,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端对话平台,构建更加包容、普惠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2025年0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