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会留后遗症吗?

专家:不是“小感冒”,但也无须过于恐慌
青年报 记者 顾金华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本报讯 基孔肯雅热病毒在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传播。据广东省疾控中心数据,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虽然目前上海尚无本土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但许多市民仍十分担心感染后会终生受到影响、关节疼痛无法根治等。基孔肯雅热后遗症到底怎么回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一一解答。

    据悉,基孔肯雅热并非新发传染病,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动物宿主和病人,主要是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以“人—蚊—人”的方式循环。

    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基孔肯雅热愈后一般良好。感染后潜伏期为1天至12天,常见为3天至7天。其特征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王新宇教授解释说,感染基孔肯雅热后,最常见的就是关节痛,甚至发展至关节炎。手腕、脚踝、手指、膝盖最常“中枪”,通常左右对称。

    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严重疼痛的患者多吗?“按照时间点来算,3个月后,大约有三至五成感染者仍有关节痛,1年后仍有约二成。”王新宇教授表示,大概率会好,但有少数人疼得久一点。真正需要拐杖、彻底失去劳动能力的情况相当少见。

    “基孔肯雅热不是‘小感冒’,但也不必妖魔化。绝大多数人会逐渐痊愈,少部分人如果及早就医、规范用药、坚持康复,也能把疼痛‘收拾’到可控范围内。遇到关节痛千万别硬撑,疼到影响日常生活就去看医生,科学合理治疗很关键。”王新宇教授提醒。

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