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美国人“有职却无家”

青年报

    美国政府8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美国失业率环比升高。除了官方发布的“显性”失业数据,今年一本畅销书揭示了美国民众陷入的另一种“隐性”失业——功能性失业,即人们虽然有工作,依然无力负担基本生活成本。

    无处容身的窘迫

    今年3月,美国畅销书《我们无处容身:在美国工作却无家可归》揭示不少美国民众的生活窘境,他们有工作,但无力负担基本生活成本。这些人不会被计入官方失业率,但他们实际却“功能性失业”。

    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去年底发布的《2024年度无家可归者状况评估报告(AHAR)》显示,美国无家可归者超过77万人,但政府数据只统计了住在收容所或露营地的人,不包括那些睡在车里、与朋友或邻居合住,以及长期住廉价旅馆的人。

    上述畅销书作者、社会学者布赖恩·戈德斯通认为,真正无家可归的人数大概是政府公布数字的6倍之多,约400万。这些无家可归者中,很多人有全职或兼职工作,只是他们的薪水过低,以致无法过上正常生活。

    戈德斯通最初注意到这群人,是因为身为社区护士的妻子每天接触到的患者,包括外卖员、客服中心接线员、快餐店员工、优步司机等,不少人看病或工作后回的不是自己的“家”,而是在收容所、廉价旅馆、亲戚朋友家甚至自己车里。“这些人明明在工作,但工作所赚的钱却不足以让他们拥有一个家。”

    25%劳动力功能性失业?

    6月18日,美国智库路德维希研究所发布了一份被美国媒体广泛报道的失业率报告。该报告显示,美国5月的真实失业率从之前的24.2%微升至24.3%,而同期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官方失业率仍维持在4.2%左右。自今年2月以来,美国的真实失业率始终保持在24%及以上的水平。

    之所以与官方数据差距达20个百分点之多,是因为真实失业率会将前述“功能性失业”人群统计在内,即那些从事低薪工作而无力负担基本生活成本的人。

    路德维希研究所主席吉恩·路德维希说:“我们正面临这样一个就业市场:近四分之一劳动者处于功能性失业状态,而当前趋势几乎没有改善迹象。”

    过去几年,路德维希研究所发布的真实失业率报告显示,美国经济中功能性失业的真实情况远比官方失业率呈现的更严峻。这个数字通常维持在20%至25%甚至更高水平。

    官方统计是否准确

    路德维希研究所统计的真实失业率来源不仅包括失业者,还包括那些虽然有工作、但依然在经济上挣扎的工人。该研究所认定完全就业的标准之一是劳动者必须满足每周全职工作35小时以上。与之形成对比,美国劳工统计局常规的数据统计方法是将两周内工作仅一小时的人也计入就业。

    路德维希研究所指出,这意味着那些无家可归或住在帐篷区的贫困群体,只要过去两周工作超过一小时,都会被官方视作“就业人口”。

    功能性失业统计同时提出一个严峻问题:一份全职工作如果无法支撑住房、营养、教育与医疗,那么它是否还能被称作“充分就业”?

    新华社报道员曾遇到一名40多岁的会计贝蒂,她已从业20余年,却被公司以重组名义解雇。贝蒂本来以为当前美国失业率很低,她很快就会找到下一份工作,结果花了半年时间才找到一份不算满意的全职工作。

    据新华社电

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