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 数据跨境流动更便利

青年报 记者 陈泳均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本报讯 围绕离岸贸易、数据跨境等关键领域,临港新片区加快先行先试,开展了一系列引领性、标志性的制度创新,持续培育壮大经济动能。记者采访了解到,“数据跨境流动”成为临港制度创新链条上的新起点,而这背后有一支以90后为主的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团队,助力打造“绿色通道”。

    从“蓝图”到落地,首先需要一条清晰的通道。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应运而生——这是全国首个由网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运营的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主任丁睿用一句话概括了它的价值:把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的申报路径,整合成“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头审批”的绿色通道。伴随服务中心同步上线的“数据便捷流通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则把线下的便利进一步延伸到线上,材料提交、进度查询、结果反馈全程可追踪,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如果说制度设计提供了跑道,那么谁来执行同样关键。“我们团队成员以90后为主,青年成员参与服务企业申报全流程,包括政策咨询、存证技术对接、材料审核等。此外,我们还会进园区开展政策宣讲,以及操作指引推广。”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主任丁睿告诉记者,中心设置有综合服务岗和安全合规岗,团队成员具有计算机与法律复合背景交叉配置,综合服务岗对接企业需求,安全合规岗把控风险底线。

    从制度破冰,到平台赋能,再到服务落地,临港新片区用一条创新链,回答了“高水平开放如何兼顾安全与便利”的核心问题。今后,随着更多跨境数据和数字经济场景在临港交汇,这条创新链还将继续延伸,为中国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提供新的“临港方案”。

2025年0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