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报记者 施剑平 摄
昨日,来自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的青年报学生记者走进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交流。小记者在“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上海抗战主题展览”前久久驻足,纷纷表示: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要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04
青年报记者 徐红清
本报讯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的首场大型会战,纪念馆在展陈设计中如何平衡‘悲壮叙事’与‘精神传承’?”“您作为讲师团的一员,个人情感投入最深的是哪个瞬间?”……
昨日,来自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的青年报学生记者走进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在参观“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上海抗战主题展览”后,与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徐沁展开采访和交流。
作为“光荣之城 青年行”2025年上海青年学生记者团红色寻访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次寻访以“红色文化+斗争风云”为主题,依托青年报社学生记者团,通过参观访谈形式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历史。
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们被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上海高校建筑被毁的照片深深触动。上海市江浦实验学校的王亦一同学表示:“照片里校园在战争中被损毁的景象,与我当下学习生活的校园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当下生活的幸福。”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的胡天麒则更深刻地意识到:“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在这里,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黑体字,而是可以带走的温度,更是可以种下的未来。
参观结束后,小记者们围绕展陈设计、红色文化传播等话题对徐沁主任进行采访。
在互动交流中,徐沁对小记者们提出殷切期望:“要把个人的梦想、个人命运和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她特别提到,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者眼中的光”,这代表了青少年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来自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的邵如依表示,以学生记者的身份走进红色场馆,让她多了一份使命感,去思考“如何向同龄人更好地传播我所看到的”。
“在九三大阅兵即将来临之际,徐沁老师带领我们呼喊出了那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小记者朱妍哲动情地说,“我相信我会以这句话作为我前进的动力,并以此来坚定奋斗的方向。”这句铿锵有力的青春誓言,道出了所有参与活动学生记者的心声,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