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沙先锋”项目团队在青海进行设备试验。受访者供图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赛区)获奖名单。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在职教赛道勇夺9个金奖、1个匠心合作奖、16个银奖、7个铜奖,学校同时荣获职教赛道和红旅赛道“优秀组织奖”。近年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大赛对人才培养改革的引领作用,逐渐形成了校赛“搭平台”、市赛“选种子”、国赛“有突破”的良性循环竞赛体系。与此同时,以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和专创融合课程,构筑跨专业融合、师生共创共成长的专创融合实战新路径,并通过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带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治沙先锋”“智眸焊匠”“锆能智控”等项目团队在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支持下脱颖而出,展现了青年创新创业的风采和力量。
让草方格机械在沙丘“站稳脚跟”
“我因上海援青项目与沙漠结缘,面对沙丘地形草方格铺设效率低、设备‘站不稳’、断草率高、依赖人工等痛点,我决心创新。”回想起项目创立的初衷,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张政豪娓娓道来。
在学院的支持下,张政豪牵头组建了跨专业的“治沙先锋”团队,专攻复杂沙丘地形的铺设机械。其间,学校提供了场地、实训平台及强大的校内外导师“智囊团”,全程护航项目的技术研发与沙区实地测试。
然而,项目进展期间,困难重重。尤其在搭建路径纠偏训练平台时,遇到了传感器噪声与漂移的问题。“因为在沙漠中摄像头受光照变化、沙雾天气影响,雷达表现就会很不稳定,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很好的效果。”张政豪感激地表示,最终,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尝试在镜头处做了防尘的结构创新,升级了融合算法,顺利解决了问题,还成功申请了专利。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项目已构建多项知识产权技术壁垒,与龙头企业合作推进,在青海试点获高度评价,并斩获了上海市职业规划大赛金奖等荣誉。“我们想成为中国沙丘地形草方格铺设机械的领军者,未来将聚焦设备智能化升级,拓展商业化路径,推动成果在全国沙区规模化应用。”张政豪坚定地说。
为国家智能制造升级贡献力量
陈宇宏是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针对船舶制造领域中立焊接环节智能化转型的需求,他与来自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等不同学科专业的同学们组建了“智眸焊匠”研发团队,致力于以深度学习算法和机器人技术提供智能焊接协作机器人方案。
“相比传统设备,我们的焊接协作机器人实现了焊接路径自动规划,如果遇到工件间隙波动,它还能根据缝隙宽窄自动调节姿态。”陈宇宏自豪地表示,该技术成果已应用于船舶小组立焊接阶段,有效提升了焊接质量与生产效率。
其间,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实验室和技术资源,老师在算法优化上给予指导,褚君浩院士也给予了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多方联动帮助团队突破技术瓶颈。
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赛区职教赛道创意组金奖、原型机在多家船厂试点应用、获得企业认可,在荣誉和成绩面前,陈宇宏与团队深知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我们将以科技铸剑,用匠心坚守,为国家智能制造升级贡献力量。”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了信心。
推动高效循环撒粉设备的市场化应用
“参加学校产教融合项目期间,经过多次深入企业调研,我了解到当今PTC行业存在着较多人工撒粉的情况。”胡溪石是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大二学生,爱思考的他嗅到了市场机遇。在学校专业老师的引领与指导下,他开始构思并研发一款自动化撒粉设备。
“我们‘锆能智控’项目的核心成员分别来自智能制造、通信电子、机电一体化、商贸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大家高效协同,致力于将创新构想转化为切实的行动与成果。”尽管目标明确,但执行过程中依然遇到了诸如资金、技术、合作洽谈等方面的困难。胡溪石坦言,学校为项目团队及时提供了资金支持和试验场地,同时给予了团队专业化的指导,全方位助力项目发展。
在校方的牵线支持下,胡溪石与团队多次进行工厂实地调研,深入发掘撒锆粉行业现状并进行技术模拟与实验机型制造。如今,“锆能智控”项目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赛区职教赛道创意组金奖,项目进入样机验证与首批客户小批量试用阶段。
欣喜之余,胡溪石与团队表示,将持续创新,进一步解决撒粉机技术问题,推动项目成果的市场化应用。
文/明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