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下周启幕

聚焦AI时代青年艺术新表达

青年报 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

    本报讯 当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艺术创作如何守住人文温度?作为上海青年美术最高展,9月13日至11月23日“机·智——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将在刘海粟美术馆拉开帷幕,这场聚焦AI时代艺术创造力的盛会,不仅首次扩容至C·PARK海粟文化广场,更以多元形式解锁青年艺术新表达。

    本届青年美展直指当下最前沿的科技与人文议题,在风云际会的大变局中探讨艺术未来会怎样。“在算法重构生活的当下,我们急需探索人类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应对能力的各种可能性。”青年美展总策展人、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林明杰告诉记者,今年青年美展“机·智”这个主题,“机”代表人工智能的技术浪潮,“智”则彰显人类独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二者碰撞出的,是艺术在人机共生时代的无限可能。从4060件海内外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的400件入围佳作,生动诠释了这一主题,除传统绘画、雕塑外,AI生成艺术、虚拟现实装置、潮玩设计等新兴品类占据半壁江山。

    为了让艺术真正融入城市肌理,本届青年美展打破美术馆围墙,推出多项创新举措构建开放互动的艺术生态。首次携手申通地铁打造4号线艺术环线专列,将优秀作品以高清复制品或数字化形式搬进车厢与站点,让艺术融入通勤生活;“YoungV短视频计划”邀请艺术家自拍创作日常,部分策展人还将直播创作现场,呈现艺术诞生过程;小宇宙App在C·PARK海粟文化广场的中庭广场设主题录音棚,邀请艺术界人士与艺术家深度对谈,内容也将同步上线博客平台,现场的“开麦席”还允许观众分享观展感悟,亲身参与艺术讨论;本次评选机制也有所创新,丁乙等大咖组成评审团进行不记名投票确保学术性的同时,开幕后也会联合上观新闻开启网络投票,让广大观众也能参与到评选过程中,实现展览“专业+大众”的双重认可。​

    孵化青年人才,构筑艺术产业全链条也是美展的重要目标。本届美展首次大规模引入了青年艺术媒体人乐梦融15位社会各界青年策展人,他们不仅参与前期策划,更将“站上展览中央舞台”,在展览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展览真正反映青年所思所想。展览明确提出“打通艺术产业全链条”的目标,通过邀请青年藏家、艺术媒体人、KOL等多元角色共同参与。

    据悉,自1980年“上海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创办以来,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已走过45年历程,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省级青年美术展之一。从1986年“85美术新潮”中由青年人自主筹备、5天完成布展的“奇迹”,到1999年在刘海粟美术馆重启并确立两年一届周期,再到2001年首次面向全国征稿,大展始终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同频共振。

2025年09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