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洋讲述参与国庆70周年阅兵背后的故事。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本报讯9月7日,记者从奉贤区西渡街道团工委获悉,在团区委指导下,街道团工委联合区房管局团委、区公安分局团委、交能集团团委在待问幼儿园共同举办奉贤区“国旗下成长”仪式教育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空军驻奉某部队班长张洋受邀讲述了他参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背后的故事。
起床即训练,出门就受阅
“当检阅车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当我亲眼看到主席的那一刻,无论多大声的答词都表达不了我内心的激动。”据张洋回忆,他共参加了200余天阅兵训练,经过数次选拔淘汰,最终成功在2019年10月1日到天安门接受了检阅。
2019年2月,张洋正式入驻空军某场站成为战旗方队在营训练队员。训练内容为驾驶、队列、体能、口号。每个科目都有严格的动作标准。每周三次小考,周五一次大考,但凡有一项内容不合格,就会被淘汰。
最终,张洋顺利通过了所有考核,成为阅兵村受阅队员,当晚他兴奋得彻夜未眠。阅兵村要求更高,规矩更严,每天工作训练都安排得特别紧凑,从早上4点半起床到夜晚11点半带回,他往返于训练场、生活楼两点之间。
“阅兵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受阅队员必须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起床即训练,在阅兵村里的每分每秒都是在受阅。”张洋说,“为了保证整个排面的整齐划一,经过数千次的磨合,我们一个排面可以做到前后差距不超过0.5厘米,5台车同时开过,从侧面看就像是一台车。这就是方队车辆这么整齐的原因。”
其间,因为张洋驾驶的车辆距离目标中心点左右晃动幅度较大,经常会超出左右1厘米的标准,于是他主动要求加强眼力训练,连续两小时眼睛盯着正前方,并减少眨眼的次数,头几天训练时眼睛很不适应,干涩、红肿、疼痛难忍,短短一星期他用掉了5瓶滴眼液。
为了把车辆技术状况调整到最高标准,他连续3天3夜反复进行试验测评,困了就把风油精倒在嘴巴里含着,使自己保持清醒。
一次受阅,终身光荣
被问到训练苦不苦时,张洋说:“训练的时候一直想着我要上北京,靠着这个信念,一上训练场我就动力十足,再苦再累也能坚持。而且方队有一百面荣誉战旗,每次开饭前都由一个旗手讲述所擎战旗的荣誉故事,我们唯有刻苦训练,认真学习,方能不愧对革命先辈。”
阅兵训练期间,张洋表现突出,在第一次体能考核中就获得第一名,在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被评为方队“内务之星”“优秀训练标兵”,在车辆集中整治活动中获得“标准车”锦旗一面。因在阅兵任务中表现突出,还受到方队嘉奖表彰一次。
其中,在5公里体能训练最后一次考核中,张洋取得了方队第一的好成绩,当他跑到终点的时候,方队领导问他:“你都快35岁了,还能跑这么快,是怎么做到的?”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坚持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阅兵任务结束时,张洋瘦了足足38斤。
阅兵的日子渐渐远去,可是这次参加阅兵的经历成了张洋最宝贵的记忆:“它是我一生中最荣光的时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与祖国母亲的心跳如此之近,那里有苦也有乐,值得永远珍藏和记忆。能参与阅兵是我无上的光荣,让我回归军人本色,懂得要坚守初心、珍惜荣誉、砥砺前行。”
传承精神,勇于担当
“张洋的分享让我了解到了阅兵训练期间的精益求精,也让我对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有了更为具体的理解。”西渡街道壹号湾人形机器人产业园青年党员、团支部书记曹婷婷表示。
曹婷婷告诉记者:“在九三阅兵场上,我们共同见证了新形势下数字化转型成果。作为壹号湾人形机器人产业园的青年党员,我深感使命光荣,也希望尽自己所能服务好企业,助力打好产业生态培育攻坚战,我想这也是对先烈的一种告慰。”
奉贤区待问中学少先队员马其羽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张洋为了在阅兵时保持眼神的绝对专注与坚毅,为了练习好不眨眼,一周就用掉5瓶眼药水,最终用最明亮、最坚定的目光向祖国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马其羽表示:“我要铭记历史,学习先辈们的勇敢和担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