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评论员 唐骋华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社会各界都在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教师的尊重与敬仰。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那些年轻的身影。他们初为人师,怀着满腔热情,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奉献给三尺讲台。这些年轻教师为教育事业注入了青春活力,也改变着教育的面貌。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年轻教师本身还是“大孩子”,他们年龄与学生相近,阅历不算丰富,心智也未必完全成熟。但恰恰是年轻构成了显著优势。现在的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无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还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都与以往大不相同。而年轻教师作为Z世代主力军,深谙互联网文化,对“05后”“10后”学生有着天然的了解和共鸣,能够很自然地拉近距离。
比如烟台青华中学的00后英语教师尹淘,开学第一堂课通过网络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卡通形象,用动感的画面和音乐进行自我介绍。这种新颖的方式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掌声。该校语文教师罗丽在备课时总会寻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和视频,在教《琵琶行》时播放同名乐曲,讲《百合花》时播放电影片段,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资历尚浅、观念较新,相比老一辈教师,年轻教师更能与学生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从而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有利于从情感上引领学生。
在人工智能浪潮汹涌而来的今天,如何既抵御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又将其融入教学实践,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年轻教师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他们从小接触数字产品,对新技术没有陌生感,学习起来也快,能更自如地将AI工具运用在教学当中。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语文教师秦岭,被称为“胖胖老师”的他运用希沃白板等工具,巧妙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
当然,年轻教师的创新,从未脱离教育的初心。他们继承老一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优秀品质,将这份使命延伸到了更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地方。
在湖北通城县沙堆中心完小,90后教师魏荣已坚守五年。这所学校地处两省三县交界,留守儿童占比高达72%,很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五年来,魏荣骑着电动车跑遍周边村落,家访路程超过5000公里,访问了300多个家庭,用母爱温暖着每一个留守孩子的心灵。上海市鲁迅中学的90后历史教师王正宇,作为国家“组团式”帮扶教育援滇团队的一员,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支教半年多,把上海的教学经验带到当地,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解读说课展评活动,助力当地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王正宇也因此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大哥哥”。
这就是今天的年轻教师:一面带着想法创新教学,一面秉承教育初心认真育人。作为教育战线的新兵,他们确实面临经验不足的短板,教育条件和环境的巨变,也使他们面临着相比于前辈更大的挑战。但哪一代人不是在尝试与调试中成长的呢?从教育系统到全社会,应当对年轻教师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鼓励、多一分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肩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
年轻人正在用独特的方式书写着教育的现在与未来,这份平凡而执着的努力,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信任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