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争先实干家

陆卫:办公室的门永远为青年敞开

青年报

    本报讯 记者 刘晶晶 在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中,高水平空间红外探测技术是核心能力,也是西方长期封锁的关键领域。作为我国红外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陆卫长期致力于红外物理、光电子学与半导体研究。他以原始创新策源力推动红外探测范式更迭,冲破了封锁,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发展,并带领出一支“能战”的科研队伍。30余年坚持,从曾经的青年学子到如今的学科带头人,他说,自己的办公室大门,永远为青年科研人员敞开。

    1991年留学结束时,陆卫毫不犹豫返回祖国。回首当初,他感慨地说:“回国之后,我深切感受到国内实验室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优越的科研环境,让我们能全力拼搏。在中国做科研,有一种‘当家作主’的踏实感。国家正处在奋发图强的阶段,我渴望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回报祖国,这才不负国家的培养。”

    面对西方严密的技术封锁,陆卫深刻认识到,仅仅模仿永远无法实现超越,必须从最底层的物理原理寻求突破。他带领团队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开创了一条“国家重大需求牵引基础研究,基础突破驱动颠覆性应用”的螺旋上升创新路径,在我国空间红外探测领域实现了从“看清”到“识别”的重大跨越,推动了我国红外技术从跟跑到并跑、最终迈向领跑的转变。

    “科学研究要为国家所用”是陆卫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的成果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就是科学孕育技术这一理念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陆卫通过负责和实施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等,建立了一支覆盖从红外物理到空间应用全创新链的跨学科团队。这正是他能够持续进行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坚实保障。他注重人才培养,已培养出博士生56名,他们当中既有刚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的优秀毕业生,也有已经成长为国家级杰出人才的科技翘楚。

    愿意呵护每一份执着的可能改变世界的科学梦想,在上海技物所在站博士后金融看来,是导师陆卫研究员那扇始终敞开的办公室大门。

    “只要我们发现陆老师这个门开着,我就知道陆老师又回来了。”金融这样描述。陆卫工作繁忙,经常到处奔波,但那扇开着的门,成为他回来的信号,也是一种无言的邀请。学生随时可以进去和他交流问题、讨论项目。“开着门,就不需要学生鼓起勇气来敲门,”陆卫解释道,“我从不关门,不给年轻人设置心理上的壁垒。” 

2025年0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