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培育颠覆性创新人才

上海未来启点社区首场实训营举办
青年报 记者 刘晶晶

    本报讯 记者 刘晶晶 在刚刚结束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上,上海未来启点社区宣布成立,社区成立后的“N计划”首期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联合实训营就在张江落地举办。30多名学员开始互相“碰撞”,最年轻的才21岁。

    在生物医药和具身智能领域,超80%的初创公司由学院派背景的年轻人引领。2004年出生的萝博派对创始人兼CEO黄一是其中一名。黄一今年3月提前一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来到上海创业,带领团队研发人形机器人,已经成功研发出了人形机器人样机Atom01,该人形机器人拥有行走、跑步和跳跃能力。他的这家初创公司已获得了亿元级投资,并得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关注。

    黄一表示,希望能在未来启点社区找到其他具身智能的创业者,聊聊合作机会。

    像黄一这样的年轻人,被智友·雅瑞科创平台发起人王田苗统称为“小天才”。王田苗认为,未来十年将由人工智能、算力芯片、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技术引领一场深刻的科技与产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核心要素首推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关键特质,便凝聚在他所定义的“小天才”身上。

    他给“小天才”的画像,首要特质是“拥有伴随一生的强烈激情”。这种激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我发现未来是什么,我要做不一样的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对于他们而言,所有的权威、定律都只是一个工具,这种颠覆性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的源泉。”

    其次是“敢于实践,知行合一”的勇气。王田苗观察到,许多人有认知却因有包袱而怯于行动,而“小天才”们则不同。他们年轻,大多在二三十岁,敢于用10年时间试错,有说出“我的未来我定义”的魄力。

    “第三个要素,在于对资源的拿捏与整合能力。”王田苗补充道,一个孤立的技术天才可能成为优秀的数学家,但若想在高科技创业领域成就一番事业,“小天才”们必须善于学习、合作、管理与整合资源。

    让王田苗欣喜的是,在这里,年轻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思考诸如“创业第一要素是什么?”“如何选择商业合伙人?”等关键问题。他相信,在这种开放的交流氛围中,创业者能获得更清晰的思路、更多的激励与更快的成长。

    在王田苗看来,上海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商业运营结合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对于有志于进行“颠覆性创业”的年轻人而言,是一片不可或缺的热土。

2025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