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名高校学子淀山湖畔护航世锦赛

青春激荡 艇立潮头

青年报 见习记者 张振宇

    邵佳(左一)在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受访者供图

    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下文简称赛艇世锦赛)于9月28日在上海青浦淀山湖畔收官,桨叶入水,水花四溅,运动员屡创佳绩引发观众阵阵欢呼。而在赛场内外,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志愿者始终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坚守,成为赛事顺畅运行的重要保障。

    据悉,为保障本次赛艇世锦赛有序举办,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体育局团委招募了来自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的520名志愿者。水花的背后,是志愿者的汗水,是现场观众的肯定,是参赛人员对中国的崭新认识。

    青年报见习记者 张振宇

    “十八般”技巧只为比赛

    清晨6点,天还未亮。为了不吵醒室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三学生孙广涛轻手轻脚地起床洗漱,准备出门。他是本次赛事观众餐饮服务岗位的志愿者。6点起床对很多人来说或许不易,但对世锦赛志愿者而言,这只是工作中需要克服的一个小困难。

    9月26日,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志愿者的服务环境面临“烤”验。孙广涛介绍,虽然带队老师提前准备了风扇等防暑降温的设备和药物,并科学排班,但高温仍带来不小压力。“如果赛程比较紧凑的话,我们每天差不多要在室外工作四个小时的时间。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我们很多人都购买了散热贴,就为了保持良好服务状态。”孙广涛说道。

    和孙广涛类似,志愿者苏文昱每天的工作也是“连轴转”。至于休息的时间,她也只能“见缝插针”。“我们有时候就会随便找个椅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地睡着了。”除了环境上的挑战,志愿者还要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比赛中,苏文昱需要辅助裁判员完成计时和成绩核对。为了更好地服务这次赛事,除了主办方会安排相关的培训,苏文昱还特意在赛前查询了赛艇比赛的相关规则和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词汇。“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让比赛掉链子。”她说。

    细节之处见真章

    赛事期间,志愿者屡获中外观众点赞。他们如何赢得广泛好评?每名志愿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孙广涛的秘诀是“提前准备”——将观众可能高频提问的内容,如洗手间位置、看台方向、咖啡售卖点等中英文回答熟记于心。“每次回答完这些问题,我都会收到观众的谢谢或者点赞。听到他们的谢谢后,我又有干劲了。”

    重点摄影岗志愿者邵佳在记者群中早有“好评”。被问及“秘籍”,她起初惊讶道:“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细听她道来的却全是细节。她帮助一名丹麦的媒体记者快速学会了腾讯会议的使用,还贴心地告诉他一些其他常用软件的使用技巧。邵佳还观察到在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会先在终点区域下水,随后划到起点,准备就绪后比赛才正式开始。因此很多媒体记者会误把终点视为起点。当意识到这一情况后,她就会主动用英语和这些记者进行沟通……

    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邵佳把它们做到了极致,一件件累积起来,便成为邵佳屡屡被称赞的“秘籍”。

    在志愿服务中不断成长

    在这次的赛艇世锦赛的志愿者队伍中,绝大部分志愿者并非第一次进行志愿服务工作。进博会、春运等场合都曾出现他们的身影。

    大一那年,邵佳第一次走上了志愿服务的岗位,当时她被安排在某家医院担任导医。医院的挂号设备对于00后而言,使用上并不存在难度,但对于前来就医的老人来说,可并非如此。“看到老人操作挂号机困难时,我就想,要是我的祖父母在外遇到困难,是否也有人帮助他们?”怀着这份初心,她开始频繁参与志愿服务。从一开始的医院到进博会等国际性的展会、活动,都有她的身影。在这些活动中,她也在不断地成长。“这次比赛因为要与各国记者沟通,我的语言与社交能力都显著提升。”

    “不断成长”并不仅仅是邵佳一个人的感受。苏文昱被残疾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深深打动,“他们身上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孙广涛也表示,通过与世界各地的观众、运动员交流,他学会了更高效的沟通,“原本内向的我,现在开朗多了”。

    赛事虽已落幕,但志愿服务的种子已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不少志愿者表示,将继续投身志愿服务,无论大型赛事还是社区活动,他们都愿以行动传递温暖。“志愿服务,下次继续!”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青春承诺。

2025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