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向明中学 肖友清
一、原题呈现
我们的劳动使大地改变了模样,在大地的模样里我们看到了自己。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二、试题评析
2025上海春考作文题,可以说是一道非常典型的素养型考题。所谓的“素养型考题”,是指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素养发展水平的考试命题。它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要素隐含在综合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设计适切的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用清晰的条理、严密的逻辑将方案根据题干要求,做内容充实、有理有据的文字表述。它以学生为本,注重人在解决问题时的思想、经验和能力的临场发挥。
所谓“典型”,就是“具有代表性”,这里是指2025上海春考作文题在考查学生素养方面具有代表性,综合了素养的多方面内容,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多个要素,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查。下面进行具体阐释。
第一,从知识与能力角度观之,材料作文首先考查的是信息阅读能力,能全面完整地把握题干要义者,阅读能力强;反之,阅读能力弱。其次,考查的是写作能力,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述出来,并获得认同者,能力高;反之,能力低。
除此之外,该试题还涵盖跨学科内容的考查。“我们的劳动使大地改变了模样”一句的含义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会作用于客观世界,这是哲学的内涵;同时,还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改变后的模样与原来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些“变化”与“劳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第二,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观之,“在大地的模样里我们看到了自己”一句中,“大地的模样”与“我们”“自己”之间具体是什么关系呢?把整句话联系起来看,似乎暗示着这么一层意思:“我们的劳动”不同,改变地球的模样也是不同的。沿着这一思路思考下去:改变地球怎样的模样我们可以接受,怎样的我们无法接受?换而言之,即我们可以接受怎样的“自己”,不能接受怎样的“自己”。这点关涉人的内省反思,是为人的态度与修养。
第三,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观之,我们不妨继续思考,对于被“我们的劳动”所改变的无法让我们自己接受的“大地的模样”和从中折射出来的“自己”,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考查人的态度、价值与决策能力的问题。
第四,从情景设置的角度看,人与大地的关系,就是人与家园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是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也是关乎多门类学科知识的重大科学命题,除语文学科素养之外,哲学、政治、地理、历史、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素养都有关涉。
一个考题,能涵盖多个学科的素养目标要素,全方位地综合考查学生的素养,就是一个典型的素养型考题,是“教——学——评”一致的具体呈现。
写作时,要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就要把握好潜藏在文字符号底下,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维内核,浮光掠影的泛泛而谈,是显示不了作答者的综合素养水平的。
三、写作范例
为大地增光添彩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大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要把家园描绘得璀璨旖旎,我要为大地抚平创伤,锦上添花。
曾经的青山绿水,曾经的锦绣山河,是我们生命的摇篮。我们在这块大地上采采蒹葭,听听雎鸠,逆流而上去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去觅逐“窈窕淑女”的“好逑”。不曾想,某一天,山不再青,水不再绿,山河不再锦绣如画。
愚昧无知,鼠目寸光的我们,杀鸡取卵,把自己的家园糟蹋得不堪入目。
曾经,我们为了多得几个买木材的钱,乱砍乱伐,结果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家园破败,不得不逃离故土,背井离乡,承受乡愁的困扰……
曾经,我们为了多产几斤粮,多结几颗果子,滥用杀虫除草剂,滥用膨大催熟剂,破坏了土地,污染了水质,损坏了生态平衡,残留的农药侵蚀了生灵的健康,最终反噬到人类自己,承受身心的煎熬……
曾经,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意排放有毒的污水、污气,剥夺了生灵生存的空间,破坏了大自然的生物链,最终反噬了人类自己,减少了食物的来源,缩小了生存的空间,破坏了地球的生态……
曾经,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与贪婪,为了利益最大化垄断世界,烧杀掳掠,狼烟四起,生灵涂炭,家园摧毁,给大地留下累累伤痕,更有甚者使用生化核武,让人类的后代饱受摧残,经受这生不如死的折磨……
我们曾经是如此的麻木不仁,生生地用自己的双手摧毁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用罪恶的双手回馈着大地母亲的滋养哺育。山的童秃,水的恶臭,空气的污浊、雾霾的肆虐昭示人类的愚昧与罪恶,我们在破坏环境、杀害生灵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掘墓。
醒醒吧,自私的人类;醒醒吧,愚昧的我们!快快停止残害生灵、毁灭自己的罪恶吧!
让我们用智慧的大脑,开启修复地球的模式,勾画建设家园的蓝图,为大地增光添彩,为人类留住蓝天、留住青山、留住绿水,留住一片慰藉心灵的港湾,遣情山水的风光。
放下那些贪婪的执念,心存善念,胸怀怜悯,为斑白者负重,为童婴儿提携,为妇孺让座,为病残助力,在大地上种遍善良的博爱之花。
放下屠戮妇婴的武器,扑灭烧杀掳掠的狼烟,禁止残害生灵的残暴,吹起维护和平的号角,扛起保卫家园的大旗,让沙漠变绿洲,滩涂变良田;让牛羊成群,鱼儿畅游,鸟儿欢唱,花儿绽放,让人们在禾下乘凉,幸福安康。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评析:
《为大地增光添彩》在围绕“我们的劳动使大地改变了模样,在大地的模样里我们看到了自己”这一材料所阐发的“我们的劳动”与“大地的模样”之间关系认知的基础上,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主张,是一篇充满激情与反思的环保主题文章,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与深刻的反思,呼吁人类停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重新审视与地球的关系。
文章开篇以地球为“母亲”、大地为“家园”的比喻,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随后,作者通过列举人类对环境的种种破坏行为,如乱砍滥伐、滥用农药、排放污染物等,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文章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尤其是对“曾经”的青山绿水的怀念与对现状的痛心疾首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文章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呼吁与希望,提出了修复地球、建设家园的愿景,倡导人类放下贪婪与暴力,回归善良与和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总体而言,文章通过强烈的对比和情感表达,成功唤起了读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是一篇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品,能够引发读者对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