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根筷子粗的碳纤维,竟然能拉动两头非洲象!”“碳纤维就像‘编织铠甲’一样,层层加固高铁车厢,既能抗压抗震,还能减重瘦身。”……上海市三新学校松江东部分校的“智空间”教室里,六、七年级的初中生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红芯”青年先锋队带来的《大国重器中的材料密码》课堂上发出阵阵惊叹。
记者 刘昕璐 受访者图
让学生直观感悟
科技报国使命
记者获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上海市三新学校松江东部分校正式签约,共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和科创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双方将通过课程、资源、师资深度联动,构建“小学启蒙—中学拓展—大学实训”递进式育人体系,为青年学子思政素养与科创能力双提升注入新动能。
此次材料学院首批推出《大国重器中的材料密码》《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科技力量》等特色课程,中小学生可通过前沿科技启蒙和趣味实验感受科学魅力。材料学院党委书记胡建平表示:“将思政教育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能让学生直观感悟科技报国使命,筑牢家国情怀根基。”三新松江东校校长姚玉芳指出,合作是落实上海市“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重要举措,通过贯通式培养,早发现、早培育科创苗子,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思政+科创”
开发校本课程
之后,双方将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开放实验室、研学参观等形式进行项目化学习探索。中学生可在一群由研究生、本科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红“芯”青年先锋队队员的指导下,通过“科学探秘日”接触3D打印、智能材料等前沿科技,以学科竞赛激发创新潜能,助力中小学生在生涯规划的起点上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倩认为,通过“大手牵小手”,用大学生的知识和参赛经验,点燃中小学生的竞赛梦想,期待在双方共同学习研讨的过程中学有所获。
两校为此还建立了教师联合教研机制,围绕“思政+科创”开发校本课程。材料学院学工团队与三新德育团队合作策划“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通过钱学森、黄大年事迹展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传承科技报国精神。三新东校党总支书记马莉莉期待,以高校的前沿视角与中小学的育人经验互补,实现思政教育创新突破。
记者另从学校了解到,学校正不断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聚焦大中小一体化精品项目建设,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探索建设“大中小学生讲师团”“同上一节思政课”“大手拉小手行走思政课堂”品牌活动,打造“红色宣讲+思政实践”的特色模式,提高德育向心力;同时依托大学实验室资源、开发实施大中小一体科创课程,共建科普基地,实现科创驱动力。
课程亮点
铝合金:会“变形”的轻量战士
“猜猜看,高铁车头为什么能像子弹一样破风前行?”原来,铝合金的密度是钢铁的1/3,可以使整车减重400吨,还能通过精密锻造“变身”成流线型外壳,让风阻乖乖低头!课堂上,通过引导同学们用铁块对比铝块的实验,学生们瞬间懂了什么是金属密度的差异。同时铝合金还是“耐腐蚀装甲”,可以抵御雨雪盐雾的侵蚀,使寿命延长30年以上。
碳纤维:高铁的“钻石铠甲”
“一根筷子粗的碳纤维,能拉动两头非洲象!”当同学们听到这个数据时,教室里一片惊叹声。通过视频,同学们看到了碳纤维如何像“编织铠甲”一样,层层加固高铁车厢,既能抗压抗震,还能“减重瘦身”——原来这就是中国高铁又快又稳的秘诀!还有C919国产大飞机的机身、机翼多处都是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因此碳纤维材料在我国的航天领域也有很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