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社区?社区治理包含哪些内容?在社区里开会需要怎样的规则?作为社区的小主人翁,上大附中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在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开启了一场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沉浸式思政课。
记者 刘春霞
从小问题出发
让孩子听懂社区相关知识
课上,社区治理学院的中青年教师组团作为“宣讲员”给孩子们授课,老年学员“好伙伴”志愿者也作为精彩瞬间“记录员”共同参与,带领少先队员从身边的小问题、小切口出发,了解社区治理的各种知识。
社区治理学院的教师聚焦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经历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我参加过小区组织的敬老活动。”“我做过垃圾分类志愿者清扫楼道!”“每次看到不牵绳的狗狗我都很担心。”面对不少同学都有过志愿服务经历的情况,老师通过生动的故事、趣味问答等方式,用孩子们既想听又听得懂的语言介绍了社区及社区治理的相关知识。
走进实训教室,老师又给孩子们提出了各种问题:“老房子加装电梯,一楼和六楼的居民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在社区里开会需要怎样的规则?”从这些社区难题入手,同学们了解了议事协商、绿色低碳、法治平安等社区治理方方面面的知识。而在心理体验空间,孩子们兴奋地戴上VR智能设备体验:“哇,这和我之前玩的不一样,它还知道我紧不紧张!”
共同发起倡议
从小播下社区治理的种子
参观学习后,同学们开始积极讨论“我们能为社区做什么?”“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服务”“我们要发挥特长,比如做一张禁止楼道堆物的宣传小报贴在宣传栏”“我们希望在学校十分钟队会或主题班会中开展关于文明养宠、停车问题的讨论”……孩子们写下了一个个好建议、好点子,并共同发起倡议:“社区治理我参与!我能行!”
在给少先队员讲解的过程中,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青年党员教师吕芳感受到了孩子们身上好学的精神和勃勃生机,“希望通过这次学习,给他们从小播下社区治理的种子,将来为城市发展贡献智慧和能量。”
据悉,作为上海市首个区级层面组建的社区治理学院,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将继续带领党员先锋教师以专业、创新、活力服务“家校社”联动协同育人,持续发挥好学院治理学习资源育人功能,为落实宝山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努力。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枢纽功能,汇聚优质资源,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治理教育品牌,服务区域发展。
活动感悟
我触摸到了“社区”的温度
在课堂上我触摸到了“社区”这个词的温度。通过开场互动,我了解到社区是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主人翁,社区治理不是大人的“专属任务”。接下来的参观活动更让我仿佛打开了一本立体百科全书。在小先生议事厅中,我知道了参与社区治理没有年龄界限;绿色低碳展示厅中,我懂得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陶艺、茶艺厅中,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好……
——七(3)班范思辰
这堂课将“社区治理”的资源内容转化为了生动的实践课堂,感受到了社区治理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为我们今后创新开展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大队辅导员许佳妮
沉浸式课堂体验,将抽象的治理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这种突破课堂边界的教育模式,在知行合一中在同学们心中深植公民意识的种子,让社会责任感在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中自然生长。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社会即课堂”的育人路径,让思政教育真正扎根于现实的土壤。
——黄景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