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课后服务开拓学生第二课堂

学生导报 记者 曹莹

    日前,在杭州路第一小学一场名为“指尖上的古诗词”手工制作活动中,孩子们用手工制作将古诗词具象化,在互动体验中传承文化基因。这是杨浦团区委“课后不一YOUNG”活动的一个缩影。据悉,本学期“课后不一YOUNG”服务主要在杭州路第一小学、杨浦小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开展。通过富有创意的拓展活动和专业的辅导服务,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和乐趣。

    记者 曹莹 

    坚持公益

    整合辖区社会资源

    “课后不一young”项目坚持以公益课堂为平台,整合杨浦团区委、区妇联以及社区等资源,对外链接辖区大学、小学、阳光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等社会资源,联合组建了一支“课后不一young”专业团队,专业团队依托自身资源,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除了看护辅导外,还设计了一系列“有趣又有料”的课程,为孩子们提供特色课后服务。

    如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23级科硕团支部为孩子们开展计算机思维、青少年编程基础入门课程、AI科普课程,为孩子们打开科普的钥匙。同济大学的学生则为孩子们带来了火山爆发的模拟实验,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时是怎么样的,从而做出改变,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拓宽视野

    为职业选择打基础

    在杨浦小学,“单片机机器人教学”课程以单片机为核心,结合机器人组装与编程,让学生从零开始学习如何设计和控制机器人。

    课堂上,学生首先学习基础的电子元件知识和编程语言,随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机器人的组装与调试。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编程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表示,他们对机器人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未来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传统创新 

    在手工中传承文化

    杭州路第一小学的“指尖上的古诗词”手工制作中,孩子们在手工制作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在互动体验中传承文化基因。

    活动伊始,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古诗词的意义。随后,老师示范了如何用彩纸等材料,将诗中描绘的风筝等元素制作成精美的手工作品。   

    孩子们兴致盎然,纷纷拿起工具开始创作。通过剪纸、绘画、捏塑等艺术形式将古诗词中的意象转化为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

    强身健体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作为“课后不一YOUNG”服务的老朋友,空手道课程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课程由专业空手道教练授课,内容涵盖基础动作、套路练习和实战技巧等。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培养了自律、坚韧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据悉,未来,杨浦团区委将继续探索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为更多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

2025年0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