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进一步做好学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沪上各小学开展了形式丰富的“防灾减灾 守护安全”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记者 曹莹
防灾演练
应急状态演练反应能力
嘉定区实验小学全校37个班级在全国“防灾减灾日”之前就开展了“防震减灾”主题班会。班主任通过多媒体课件、情景模拟、知识竞答等多元化教学手段,系统讲解应急避险方法。
5月12日当天上午9:45,随着警报声在校园内响起,演练正式开始。全体师生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学生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立即低身弯腰,双手护住头部,就近躲避在课桌下或墙角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避险动作。
避险环节结束后,警报声再次响起,全体师生按照预定疏散路线有序撤离至操场安全区域。撤离过程中,线路引导组教师在楼道拐角处维持秩序,以确保学生安全;学生则低身弯腰,双手护住头部,快速而有序地撤离。到达安全区域后,各班班主任立即清点人数,并上报疏散情况,以确保无一人遗漏。
沉浸体验
从被动教育到主动学习
日前由浦东新区教育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局联合主办的“慧学安全小知识,‘童’做防灾小卫士”浦东新区中小学生宣传活动在竹园小学顺利举行。
活动现场举行了“小笋芽HUI论坛”,同学们以辩论赛的形式,围绕防灾减灾的话题展开讨论。除了辩论赛,竹园小学的同学们还带来了一场“小笋芽情景剧”——《消防总动员》,孩子们用生动的语言传递“安全小知识”。
从传统说教到沉浸体验,校园化作充满挑战与趣味的安全学习场域;从被动教育到主动学习,学生挣脱旁观者的角色,化身安全指挥官,实现应急能力从机械模仿到责任担当的蜕变;从校园安全到全域安全,编织起一张涵盖各类灾害的多维度立体安全防护网,让安全意识的种子在每个成长角落绽放。
专家进校
理论结合实践科普地震
在“5·12”防灾减灾日临近之际,浦东新区金桥镇中心小学于5月7日在两校区同步开展了地震演习活动。本次活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展开,特别邀请公益组织山锋救援队倾力支持,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专业且实用的安全教育体验。
“地震理论知识讲解”中,山锋救援队的教官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深入讲解了地震的成因、预警信号识别以及避险原则等关键知识。
教官借助动画演示,清晰地展示了板块运动和地壳断裂的过程,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地震的形成机制。同时,他们详细解读了地震波的类型(P波和S波)以及预警倒计时的含义,帮助学生在遇到地震预警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