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引领新时尚,青年准备好了吗?
2019-02-19 要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艺播人工作室供图

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19日下午全文向社会公布。请记得,旅馆不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了,餐饮不主动提供免费一次性餐具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办公场所也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了。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除了认真守法践行,在引领新时尚方面,大家也都准备好了吗?

人代会上审议表决通过

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难点问题。《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经今年1月举行的人代会审议并表决通过的。作为连续当选的一名“四届元老”级市人大代表,在厉明的印象中,提交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的地方性法规并不多。近年来,继《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之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算一个。生活垃圾分类,对城市未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厉明说,垃圾分类,不再是生活小事。对申城市民而言,生活垃圾分类,是环保必需,更是生活方式、社会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

作为一名科技服务工作者,市人大代表谢吉华提出,随着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要思考享受生活美好、生活文明的时候,我们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成本和环境,文明和法规,现在和未来的关系都要有所考量,而科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谢吉华建议,鼓励更多机构和人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让经济效益凸显出来。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形成产业,通过新科技的应用和政策的引导,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据了解,此次立法不仅仅对分类投放进行规范,适用范围涵盖了从源头减量,投放、运输,到末尾的无害化处置整个链条。此次立法体现了人大常委会自我加压,进一步发扬立法民主,进一步听取代表意见。此次立法在常委会层面就审过三次,每一次都征求过人大代表的意见。

广大代表对生活垃圾管理立法积极投入、全程参与,提出的很多意见建议都在此前写入法规草案。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这是本届人大第一个提交人代会审议的法规草案,这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社会动员。

 “我们的原则是能采纳尽量采纳,不能采纳就逐一修改。”丁伟说,在1月底举行人代会上,共有488人次提出646条意见和建议,涉及具体的条文一共有180条。代表提出的意见涉及修改的地方43处,改了22处,可以说半数意见都采纳了。

青年要更有作为

许多代表还都不约而同地提及,在绿色消费、垃圾分类投放工作中,青年更应参与其中,投入其中,从点点滴滴做起,身体力行,带头示范,引导广大市民认真守法践行,为上海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好做出更大的贡献,以青春的姿态和行动真正诠释“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众所周知,青年是网购、外卖的主力军。一方面,上海鼓励网购商店、快递企业、消费市民采用“环境友好型”快递包装物,另一方面,在绿色消费、垃圾分类投放工作中,青年更应从点点滴滴做起,带头表率。

2018年,团市委也专门成立了共青团参与垃圾分类的项目组,和社会人士建立了工作关系,号召全市青少年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不久前,古美路街道团工委和致力于社区艺术化建设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艺播人工作室联手,共同在东兰三居“青春社区”,引导和组织青年居民家庭以垃圾分类、“新七不”为内容,用墙面主题涂鸦彩绘的方式,共同对小区进行“微改造”,让废旧的彩钢板,千篇一律的地下停车库焕发生机,成为小区里的靓丽风景。既美化了社区环境,又促进垃圾分类的宣传。

今年大年初一,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上海科技馆,体验科技新年。在“地球家园”展区中,最新的“垃圾分类”互动展项吸引了很多孩子的参与。这正是根据上海市人大近日通过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改造的展项,引导公众将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4类。

该展区利用人脸识别和增强现实技术让“垃圾分类”游戏趣味盎然。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要求,展区丰富了垃圾类别,为了让游客更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每局游戏开始前,都有小贴士向游客科普哪种垃圾需要扔进哪个垃圾桶。全新面部识别技术将游客一一化为不同的垃圾桶。游戏开始,参加游戏的游客要根据自己的垃圾桶属性,选择接住屏幕上不断掉下的各色垃圾袋。当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四种垃圾袋一齐下落,四名游客左扑右闪,奋力接住各自所需投放的垃圾,现场欢笑声一片。许多孩子玩了一遍又一遍,也牢牢记住了垃圾分类知识。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据了解,市人大将根据法规实施情况适时开展执法检查和评估,对公共场合收集容器设置、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等问题加强后续研究,进一步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保障本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目标顺利推进,将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生活垃圾管理提升到新水平,助力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艺播人工作室供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