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村官心中有本“致富经” 龙虾节、虾稻米帮村里摘掉穷帽子
2019-04-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首席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视频

1984年出生的王律峰曾是一名警校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官,在而立之年成为罗泾镇民众村的“掌门人”。他开创龙虾节,研发虾稻米,多管齐下,仅仅几年就带领入不敷出的“穷村”奔向致富之路。

今天,本报推出“乡村好青年 致富带头人”系列报道第五篇,了解罗泾镇民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泾镇动拆迁办公室主任、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王律峰的事迹。

王律峰展示虾稻米礼盒。

新官上任   积极创收 多项举措让村里收益翻两番

工作日的一个早晨,记者来到王律峰工作的罗泾镇民众村村委会。附近的稻田里,农民正在忙着插秧。走进一个空旷的场地,那里停了数辆久保田拖拉机。王律峰打开一扇大门,里面停了密密麻麻的农机设备,他一一介绍,如数家珍它们的型号与功能。“现在,我们村每百亩配备农机的水平已经超过日本了。”说起这些的时候,王律峰脸上掠过一丝骄傲。

之所以对农机设备如此捻熟,与他过往的经历不无关系。2007年大学毕业时,王律峰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在外地留校当警校老师,二是回家乡工作。几番考量,他选择了后者,回乡在镇机关工作,历任综治办干事、镇610专职干部、镇团委副书记等职务。

2011年,他回到家乡民众村工作,被委任村委副主任一职,分管农业。那一年,他才27岁。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其实王律峰对农业并不了解,他自主考了拖拉机等农机设备的驾驶证。农忙的时候和农场职工一起劳动。当时,村里人对这位20岁出头的副主任的印象不错,认为“小伙子还可以,不是纸上谈兵”。

2014年,他全票当选为民众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一名“80后”村书记,也是当时罗泾镇最年轻的村干部,镇里和他一样的村书记大部分年龄偏大,他几乎能一眼看到自己退休前的样子。

王律峰希望为村里做点事。现在的农村和以前不一样了,采取的是合作农场模式,农民们集体劳动,全程机械化。不管是插秧,还是收割大部分可以靠农机设备解决。但有一样没有变,整个村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福利。

彼时,民众村一年的收入只有100多万元,在罗泾镇属于“穷村”,主要收入靠出租原有的老仓库老厂房及场地,但是这块收入随着宝山工业园区征地而日渐减少。新官上任,王律峰烧了“三把火”,首先他搭建了以“75后”“80后”为主的班子,明确了村级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规划:一是对原有资产进行清理,通过适当提高租赁费用来提高村级收入;二是抓存量土地资产管理,对一直处于废弃状态的宅基地充分利用,增加经济收入;三是通过司法途径,将300亩树林成功收回并转化为村集体资产享受生态公益林待遇;四是利用环保、拆违等将堆放储藏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关停转型,将废旧塑料加工厂转型为金属加工,同时将各类土地产生的收益用于提升村民福利,更好地服务保障民生。

实施这几项举措后,村里的收入一下子翻了两番,王律峰给记者算了笔账,比如仓库的仓房适当提高租金收入后多了一笔收入;他们盘点了存量土地管理,将原先荒废了十几年的杂草丛生的荒地平整后,作为为雪花啤酒厂摆放中转物资的地方,每年一下多了100多万元收入。

别出心裁   研发虾稻米 开创镇里首个小龙虾垂钓节

除了明确村级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规划外,王律峰还萌发了打造生态农业,将农业与旅游跨界结合的想法。

2016年,王律峰在民众村建立了宝山第一家稻田小龙虾立体养殖基地,获得村民的追捧。在王律峰看来,虾稻米的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水稻要高许多。比如一亩田原来的产值是2800元,现在种植了虾稻米后的变成了一万元。与此同时,龙虾的市场价是30元/斤,一亩地龙虾的产值是6000元。由于龙虾和水稻同呼吸共命运,不能打农药,倒逼出了真正的无公害大米。大米因为有了附加值,可以卖到20元/斤。

现场,王律峰拿出一盒外包装精心设计的虾稻米礼盒,里面有5斤大米,一双木筷。“虾稻米问世后,受到市民的欢迎。”

谈及当年种植虾稻米的初衷,王律峰将其归结为灵光一现。“前几年小龙虾受到市场追捧,我就在想,是否可以将小龙虾和我们的大米来个‘联姻’。对于这样的想法,起初也有不同的声音。我们请教了很多农业生产专家,发现这事能成,便引进了虾苗,第一年就试验成功了。”王律峰介绍说,民众村共有860亩地,其中水稻小麦占了500亩,种植虾稻米需要对农田进行水利设施的改造,形成回字型种植空间,当中是水稻,周围是小龙虾。目前,村里共有70亩田地用于虾稻米的种植。

不仅如此,颇有头脑的王律峰还策划了首个小龙虾垂钓节。在活动举行前,他一直担心万一没人来怎么办,没想到待活动开幕后,他和小伙伴们担心的事变成了人太多了怎么办?眼看着自驾车不停地开进来,很多人在排队入场,工作人员生怕有突发事件发生,同时还要应对安全防范和停车难的问题。“可以说,这叫担心并欣慰着。因为垂钓节举办的非常成功,最远的还从长宁驾车过来的游客。端午小长假还出现了人流高峰,一天的客流达到750人次。其实大家小时候都钓过小龙虾,重拾垂钓,能找回乡野田趣的感觉。”

“现在有好几个镇都推出了小龙虾垂钓节,也有不少开始了虾稻米的种植,竞争对手变多了,你们有压力吗?”对于记者的问题,王律峰抱着非常开放的态度,他表示,在做市场调研时,虾稻米技术得到了区镇相关职能部门的技术支持,属于宝山首创。现在已经覆盖到了五六个街镇。虾稻米能带动农场职工的收入,不该是一枝独秀,更应该百花齐放。他们愿意将这一优质的模式进行推广辐射,并在已经在各种会议场合分享小龙虾技术。“市场是无限大的。眼下,我们已经将这一技术输出到了周边好几个村。好几个村也启动稻虾混养。”

 人物档案 

●姓名:王律峰

●事迹:担任民众村党支部书记后,王律峰做了多重改革。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一是打“绿色健康牌”,与农业服务中心联合,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引进优良稻种,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比如“虾稻共生”的方式,产出无公害,品质高的大米,提升农业附加值。二是试水生态旅游产业,打“观光农业牌”,深入挖掘自身资源,实施农业多元化经营,创建了宝山第一家水稻小龙虾立体养殖基地,对外开放,垂钓娱乐,推出了“民众村龙虾节”,连续两年分别荣获“上海市水稻高产一等奖”,注册农业商标推广精品有机大米,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

青,是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春,是季节,是成长的季节;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青春需要梦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中有梦想,我们才会执着于脚下的路,坚定自己的方向不回头;在青春中寻找梦想,在不利与艰难的境遇里百折不挠。

——王律峰

 记者手记 

在阳光下运行村务经得起老百姓监督

在采访过程中,王律峰身上令记者感受最深的特点就是廉洁奉公。为了精简养车开支,在王律峰的主张下,将村里唯一的公车拍卖掉了。拍卖后,村干部每个人都开自己的车,都是私车公用。

在采访过程中,他形象地比喻说,“村干部需要脚踏实地工作,因为村书记是全村老百姓一人一票选举出来的。作为年轻人,需要不忘初心。”在压缩行政开支的同时,村民的收入显著提高,比原来提高了50%。

王律峰说,一个村就像是一个小社会,若要老百姓服气,就要将所有运作在阳光下运行,实现村务公开,经得起村民的监督。

不仅如此,作为大学生村官,他还扶持了一批青年力量。比如村委会的两委班子的5位成员由2个“70后”和3个“80后”组成。王律峰刚接手村委会工作的时候,村干部出现了严重青黄不接的情况。他亲自在村里的党员大学生里遴选了2位大学生村官。

青年报·青春上海首席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视频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