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陌生,是自己
2019-04-21 生活

【文/于是】

我们已经活在容颜、声音、身材、想法……全部得到默认修饰的年代了。自我的真相,恐怕,已是最陌生的课题。

用过美颜滤镜后,再也见不得裸镜直出的自己,这件事无人幸免,无论男女。零零后大学生在滤镜中摆脱了满脸青春痘、九零后职场新人的面试照片全由滤镜做主、八零后空中飞人的签证照片经过了美瞳瘦脸修饰发际线等微调、七零后父母想把自己修美了再和儿女同框、六零后在自带滤镜的视频镜头中自觉年轻了十五岁……看到更美、更年轻的自己,人人都会当即接受。

滤镜已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视觉发展到听觉了——用K歌软件录制的歌曲经过编辑,不仅可以修饰唱破的音、唱错的词,还可以调整声音的明亮度。声音比容颜更具欺骗性,一把好嗓子加一首好歌,再配一张滤镜下的写真,仅用一部手机就能重塑自己,期盼和欺骗只隔一点点虚荣、一点点科技。

前几天,为了录制节目要补妆,我第一次和九零后化妆师打交道,她迟到了将近二十分钟,只留下十五分钟就要上台了,她还是不慌不忙地一边在几只富有家居感的化妆包里翻来翻去,一边安慰我说,她只要十分钟就够了。迅速打底、打修容阴影、画眉,贴双眼皮胶……与此同时,她还迅速描述了她做微整形的感受:“做好之后,出门化妆最多八分钟,方便极了。你知道吗,连滤镜也更喜欢有型的脸。”十分钟后,出现在镜子里的是一个略有改变的我:眼线前所未有地长,大小眼被均衡调整,高光和阴影效果明显。虽然只是微调,但我分明看到了滤镜的存在——存在于这位化妆师的意识,很自然地转移到手法上,可以说,她就是按照滤镜效果给我补妆的。

不知道别人怎样,我用美颜类相机之后总是先开心,然后困惑:这真的是我吗? 当然是我,但多少变了一点。那么,变多少才算骗? 变多少才算美? 有个惯用美颜的女友反问我:“你该问的是,怎样才是真正的‘我’呢? 有一点变,有一点美,难道就不是‘我’了吗?这只是‘我’的另一种可能性。”

在自拍年代穷究自我真相这种哲学问题,确实有点自找麻烦。也许,把符合滤镜时代的美的标准的照片给别人看,恰恰维护了人际关系中必然存在的某种客观需要,更巩固了自我信念,营造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美好氛围。


文/于是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