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一场秀的核心秘密在后台
2019-05-05 生活

《美丽的标价》 作者: [美]阿什利·米尔斯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禾刀

19世纪末,在巴黎打拼的英国裁缝查尔斯·沃斯突然脑洞大开,试着让女职员、后来的夫人玛丽·弗内穿上他设计的服装在沙龙里来回走动,结果不仅这些服装在巴黎女子中引起轰动,模特行业也因此诞生,还开创了新的时尚潮流。

2008年《纽约时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有152个时尚周。全球各地的模特表演更是每天都在上演,各种形式的模特比赛甚至成为一些城市的“美丽”名片,比如三亚。

这不是一本关于模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传记,而是一部深入探讨模特行业规则的社会学作品。作者阿什利·米尔斯曾在纽约和伦敦做过模特,本书中,她以社会学视角,对男模、女模、经纪人、客户、摄影师、造型师等角色的广泛访谈,展现了魅力产业背后的政治与经济。

今天,模特现象早已深入人心,也赢来无数人的艳羡目光,但鲜有人知道,模特外形与大众化审美之间并没有等号。一些红得发紫的超模,若以大众审美标准度之,除了感觉身材更加匀称外,实在难言漂亮。

模特是碗青春饭。在业内,一个年仅22岁的模特很可能被视为“放酸了的牛奶”。从生理角度看,22岁的年龄刚刚摆脱青涩,体形日渐丰满,越来越符合大众审美,但模特审美并非以丰满为标尺。国外T台上确实曾出现过大号模特和超龄模特,但特例本身就表明不具备成功复制的可能,而且这些模特无一例外带有“网红”性质——时尚也是娱乐的一部分。

大众审美难免过俗,但偏离大众审美太远,极可能因剑走偏锋而堕入畸形审美陷阱,比如“瘦是王道”。在“瘦是王道”面前,模特们为了保持体形,不得不与各种美食做“长期而又艰苦卓绝”的斗争。一些人因此患上“厌食症”。法国模特伊莎贝尔·卡罗因厌食症导致器官衰竭,去世时骨瘦如柴,如同干尸,体重仅32公斤,足以让世人警戒。

阿什利认为,T?台只是一个创品牌、护品牌、延长品牌热度的地方。品牌才是?T台的中心,模特只是这个中心的活动衣架。T台上的模特是前卫的,她们“不是商业上的漂亮,而是一种背离了传统吸引力标准的外形代码”。大众流行的漂亮服装,在她们身上早就被斥为一种“俗”。阿什利称“前卫是一种不明确的特质”,为“挑战艺术革新的极限”而诞生。从这层意义上讲,当我们谈论模特的“前卫”现象时,谈的不再是商业问题,而是一种审美艺术,如同电影界的文艺片,总是满满的艺术气息,但常常让人感觉既另类又压抑。


文/禾刀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