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野趣还给天真的眼睛
2019-05-12 生活

学习无处不在,在风中,在河流,在食物里,在传统仪式上,在家庭和朋友的爱之中。

【文/杨力佳 图/受访者提供】

现在许多家庭自从有了孩子,就开始寻思着要在市中心买学区房,而原本家住湖北武汉的敬丹一家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搬往福建龙潭村,让儿子乐乐在乡野的怀抱中,自然、自由、自在地生长。

从城市到乡村

在2018年之前,敬丹一家就是一个普通的在城市生活的三口之家,既定的人生规划路线也很普通:经营好事业和家庭、照顾好孩子和父母。对于乐乐的成长,敬丹说,也就是按部就班地读书、工作、成家吧。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敬丹看到了关于林正禄在福建屏南双溪的公益画室和龙潭村改造定居住所的项目介绍,就想寒假带乐乐去画画:“我和他爸爸先去打前站,一到龙潭,我们就被这个原生态的小村所深深吸引。白天我们从村子上游沿着西溪水一路到回村桥,享受着深山天然氧吧,晚上和一群文艺范的年轻人聊天、唱歌,很是惬意。而龙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在这个地方会有一种融入感。因为有很多喜欢艺术的新村民入住。你会很快和他们熟悉起来,并且融入进去,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这对我们来说太有吸引力了,于是我们有了定居在此的想法。”

要想在乡村生活,首先就要面临孩子的教育问题。当时,乐乐刚刚上完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还处在一个适应阶段。而龙潭村小学也才刚刚复建。当时整个小学不到三十个学生,一个班才几个学生,老师全是支教老师,按照常规认识是,不管从硬件还是软件来说,和城市里的学校是没办法比的。第二个就是医疗问题。从村里到县城医院有四十多分钟的车程。而到市医院有三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而乐乐从小体质比较弱,经常生病,一直到上学都是隔三差五地生病、住院。

这两大拦路虎让敬丹和先生纠结了一段时间。但是当他们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呼吸着新鲜空气,喝着纯净的水,看着村里的孩子和老师如亲人般地相处时,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于是下了决心租下一栋民宅,举家搬迁定居龙潭村。经过八个多月的修缮,敬丹把新修好的宅子取名“其祥居”,这里既是他们的家,也是一座民宿。

从社群到教育

“最让我惊喜的是乐乐,他来村里后基本没怎么生过病,在学习之余,画画、玩乐器、玩木艺,最近迷上了做咖啡,立志要做个合格的咖啡师。”敬丹说,“之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最关注的是成长和成绩,而现在,我接触和认识到了更多教育理念,对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一些微小创新型学校,在教学内容、方式、评估、组织形态等方面持续创新,我感觉龙潭村小学就有点类似这种学校。在教师的选择上,重视在地性。支教老师有一半是定居龙潭村的新村民,也都是至少大学学历的,在学科方面,他们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上也是不断去尝试创新。再说,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是耐心活。从龙潭的学生和老师之间,那种轻松、愉悦、胜似亲人间的师生关系,就可以体会到支教老师们的耐心。而这种耐心的背后需要制度环境上的支持,这也是龙潭村小学吸引人的核心所在。”

在课余时间,敬丹把其祥居当作学校的第二课堂,把这几年给乐乐买的几百本绘本,连同以画谈心空间的主人黄璟无尝捐给他们的童书一起拿出来,让乐乐和同学们一起享受阅读。另外,她还买来铜版纸,在网上下载英文分级阅读资料,用打印机打出来,装订成册,做成专门的英文阅读书,并且在二楼咖啡馆装上投影,播放英文动画片和纪录片。每周,英文老师会带同学来选合适的英文片看。每周一和周五的晚上,来自北京的支教老师高然还会来这里给孩子们上天文地理方面的课。

“有一句古老的印第安箴言:学习无处不在,在风中,在河流,在食物里,在传统仪式上,在家庭和朋友的爱之中。这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它很好地展现了人类早期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在社群中发生的。人天生是结社成群的物种,每个人都是在社群中实现成长和发展。龙潭村对我们这些居住其中的人来说,就是一个理想的社群。”在未来,敬丹希望能在这样一个理想社群中,成为一个社会化学习者,用社会化学习的方式让自己不断成长,然后再用这种社会化学习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在她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理应是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个体都被重视、都有价值的社会;而一种理想的教育,也理应是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被平等公正地对待,帮助他们自由地成长。


QA

生活周刊×敬丹

Q:在举家搬来村里生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你自身有何变化吗?

A:我从一个还算悠闲的全职妈妈,转身为一个横向跨界、斜杠发展的职场妈妈。客房服务和管理、西式简餐制作、咖啡师……这些我从来没有接触的行业,现在可以基本拿下。养花、种菜、喂鸡……我也可以妥妥搞定。我还抽空满处跑,跟台湾老师学木艺车旋,跟香港老师学自然教育,到成都参加大地窑工作坊,到上海学即兴表演……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潜力可以挖掘。

Q:你这里还会为孩子们开设一些工作坊是吗?    A:是的。因为我们一家对手工木艺比较喜欢,就把一楼的一个区域拿来做了专门的木工房,整个工具配置也算是比较齐全。2018年寒假,我们这里入住了一批从上海来龙潭游学的孩子,乐乐爸爸负责授课,孩子们超级喜欢我们的木工房,每天一有时间就到木工房里去做木器,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2019年过完新年,我们又带着一批从深圳来龙潭游学的孩子,玩了一次原生态的木艺体验,乐乐跟这些孩子一起上山砍竹子,画图制作竹器,玩得不亦乐乎。

在我看来,对一个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起到最大影响的,是在传统的学校教育系统中被忽略的很多“软技能”——创新创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协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掌握这些能力最好的方式无疑也是在社群中,在与学习伙伴共同参与进行的真实实践中。


【文/杨力佳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