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进校园 玉兰竞放新时代 在孩子心中播撒一颗沪剧的种子
2019-07-10 文娱

选手中年龄最小的4岁,人还没有话筒高,演唱却赢得了社区沪剧迷的喜爱。

首届上海市校园沪剧大赛昨天在斜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启动。全上海最喜欢沪剧的一批孩子都来了,而他们当中将会产生未来的职业沪剧演员和沪剧观众。评委舒悦昨天对青年报记者说,从大赛来看,沪剧的青少年基础比一些剧种要好,这归功于沪剧在上海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这些年沪剧进校园的不懈的推广和普及。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陈丹

此次上海市校园沪剧大赛由上海沪剧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共有26所中小学校,70多名中小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报名,分为个人组和集体组,其中年龄最小的4岁,平均年龄只有8岁。一曲《娘舅赋》引起全场一片喝彩的郑子墨今年11岁,还在读小学,不过却已经是上海有名的沪剧小达人。郑子墨的妈妈告诉青年报记者,孩子虽出身淮剧世家却从小热衷沪剧,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他一年级时就自己抄写了三大本沪剧唱段,自己分析角色、认真揣摩。在参加学校的沪剧特色课程半年后又进入沪语训练营学习沪剧,至今已有一年半时间,沪剧演唱水准突飞猛进。去年还曾获得市民文化节的上海市“百强校园戏曲之星”。

还在上幼儿园的何凌芯今年5岁,是这次大赛涌现出来的年纪较小,水准较高的选手。何凌芯的爷爷本身也是专业的沪剧作曲。为了让孙女能够讲沪语,爷爷请来专业的老师来教何凌芯唱沪剧。除了每周五在沪语训练营学习外,每周三次、一次两小时的家中自学也从未间断,打谱、模仿早已顺其自然地融入了她的生活,就连这次比赛的表演曲目也是她自学的。

有着悠久历史的沪剧到了今天依然受到那么多人,尤其是孩子们的喜欢和追逐,这是此次大赛观众的最基本的印象。评委舒悦对此也感到欣喜。舒悦虽然现在是滑稽演员,但他其实也是学沪剧出身。他告诉青年报记者,为了公平起见,此次参赛的选手并不包括之前获得过“小白玉兰奖”和“小梅花奖”的孩子,即便如此,依然有那么孩子显示出出色的沪剧表演功底。这与上海多年的沪剧普及推广密切相关。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教委共同推动下,全市三十多所中小学校开办了沪剧兴趣班,成立沪剧传承基地。2014年,沪剧院开办了沪语训练营,向广大“零基础”的少年儿童敞开沪剧殿堂的大门。同时上海沪剧院也派出了强大的名师力量走进校园,让沪剧融入课堂,形成“生生学会听赏戏、班班学唱经典戏、校校学演优秀剧”的良好氛围,增强当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包括此次校园沪剧大赛,本身也是沪剧普及的一部分。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对记者表示,所有的这一切努力并不只是为了培养未来的沪剧演员,而是为了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沪剧的种子,他们更多地了解家乡戏沪剧,喜欢上沪剧,未来也当沪剧的推广者。此次比赛通过海选、复赛和决赛将评出“红花奖”“新苗奖”“最佳集体奖”等。“红花奖”获奖选手、小梅花奖和小白玉兰奖获得者将全部纳入上海沪剧院“沪剧储备人才库”,并颁发“沪剧未来之星”证书及礼品,今后有机会在沪剧院的各类大戏和大型活动演出中亮相。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陈丹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