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少年科学英才受邀与顶尖科学家对话
2019-11-05 教育

近日,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滴水湖畔开幕。这一世界顶级的科学盛会,共有65名顶尖科学家参会,其中不仅有44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21位图灵奖以及其他尖端领域的沃尔夫奖、拉斯克奖、菲尔兹奖得主。大会中最有趣的一项议程是,在青年论坛,15张长桌上,错落地坐着白发苍苍的大拿、各领域顶尖的专家、中国两院院士科学家、青年学者,以及一群青涩的学生——12位“小小科学家”,他们是上海市科协选拔推荐的12名“英才计划”培养的中学生。

记者 郭颖 郭漪

从顶尖科学家身上,看到努力的方向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的杨鸿嘉同学,已经是第二次来到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论坛。杨鸿嘉是2018年英才计划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科培养学员,代表中国青少年入选第7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获得学科三等奖。

今年,杨鸿嘉坐在第14桌,与他同桌的是2019年沃伦·阿尔珀特奖得主、牛津大学马格达伦学院院士吉罗·麦森伯克。

“我们讨论的话题挺杂的,有关于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还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合以及面对被拒绝的态度等等。”杨鸿嘉说,通过上次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交流,不仅让他增长了见识,还对未来对科学方向上的选择有了更多帮助,“两次来顶尖科学家论坛,都能体会尖端前沿的科技是怎样的,顶尖科学家们是什么样的做学问态度,让自己能看到差距在哪里,向这个方向努力。”

作为今年大会年级最小的“科学家”,来自华师大二附中的谈方琳也是第二次参加顶尖科学家论坛,“做科研过程中最重要的个人品质是什么?”这是谈方琳提出的问题,最近她因做的研究没有太多进展而感到有点苦闷。作为一名15岁学生,她在初中阶段曾凭借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获“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专项奖一项等众多奖项。2019年沃伦?阿尔珀特奖得主吉罗?麦森伯克告诉她,做科研时要直面困难,因为失败肯定比成功次数多。    

“讨论”和“对话”,是最大的收获

“大家好,我们这桌主要是一些高中生。我们刚才探讨了一个成功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认为,学生需要很勇敢地不断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有进行科学思考的能力。此外,还需要有能力来忍受拒绝与失败。”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胡诗成代表14桌发言。胡诗成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7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摘得能源化学学科最佳奖和一等奖。据悉,大赛成绩优异者的名字会被用来命名一颗小行星,同时,胡诗成将受邀参加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并出席今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来自上海大同中学的高二学生蒋骋昊曾凭借课题《丝素蛋白基组织黏合性水凝胶制备及其应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的研究》荣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等。第一次参加论坛的他很兴奋地表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专家陈赛娟收下了他的论文并允诺将与他保持联系。

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廖菲彦也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之前,她“以为来做一名听众的,没料到跟他们坐在一起讨论”。廖菲彦表示,她很喜欢这种“讨论”“对话”的形式,“参与度特别高”。

上海市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表示,中学阶段重要的是把基础打牢,包括社会科学、文学和自然科学,“他们都非常有思想,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对他们而言,起到了科学生涯的引领作用。”


记者 郭颖 郭漪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