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1天,吸引观众逾560万人次!今晚,艺术节闭幕了!
2019-11-1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受访者/图

17日晚,安德鲁·曼兹、黄蒙拉携手北德广播爱乐乐团,在上海大剧院为观众们带来一场原汁原味的德奥交响音乐会。这场演出,也标志着历时31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落下帷幕。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组委会获悉,随着艺术节影响力日盛,今年的艺术节共有1万5千余名艺术工作者汇聚申城,42台舞台演出中出票率达100%的有15部,超出了三分之一!

数据证明影响力

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历时31天,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5千余名艺术工作者汇聚申城,举办了350余项活动及12个艺术展览,吸引观众逾560万人次。42台中外剧目平均出票率和上座率近九成,15部剧(节)目出票率达100%。

香港文化周和无锡、宁波、合肥、内蒙古分会场,以及上海魔术节等一系列“节中节”活动,惠及长三角地区市民,进一步满足更多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共带来107场委约、邀约作品,及48项大师讲座、工作坊、展览等活动。艺术教育深入学校、社区、剧场,共举办35项93场系列活动。

一个艺术节的影响力,可能业内的看重程度,更能说明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本届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共有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余家机构、近千名代表参会,共推介26台演出和14项创投项目。主办方通过提供各类供需信息对接会、网上预约洽谈、观摩后信息交流会等专业服务,帮助交易双方以多种形式达成共计510个意向。其中,国内演艺节目“走出去”意向196项,境外节目“引进来”意向184项,国内机构之间达成意向60个,国际机构之间达成意向30个,参加演艺项目创投会的国内外项目共计14个,创投项目方与投资方达成意向40个。

同时,交易会还举办了1场主旨论坛、11场系列论坛、10场专业研讨会。对于在上海的满满行程,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文化艺术基金会副总经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总监叶西穆·古瑞·奥亚玛克感叹:“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出乎意料地完美,议题都非常有趣,我认为这是我参加过的组织得最好的艺术节与交易会!” 

重视内容期待多留精品

对很多观众来说,近年来,被艺术节“认证”过的节目,都等于和“精品”划上了等号。“内容为王”,这是艺术节组委会强调的一点。

像前不久,首次集结全院最全阵容来华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受到了艺术节观众的热情欢迎。《假扮园丁的姑娘》与《魔笛》两部亚洲首演作品在上音歌剧院获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旋律优美、可听性强的两部莫扎特歌剧让众多观众开始走进歌剧、关注歌剧。而在国内首次实现的“同一舞台,两个剧目,交替演出”的演出方式也让观众对上海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

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全明星之夜汉斯·范·曼伦作品集《大师颂》等代表欧洲现代舞的最新成果和顶尖水平带到申城。世界级男高音何塞·库拉音乐会《今夜无人入眠》,传奇歌剧天后芮内·弗莱明唱响舒伯特、托斯蒂、德克雷申佐等经典艺术歌曲,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音乐会等都给观众留下难忘的观演记忆。

对内容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引进节目上,也体现在委约作品以及其它原创节目上。好的作品登上交易会平台后,也让中外“重量级”嘉宾纷至沓来,高品质买家卖家互相吸引,形成良性循环。

不忘初心汇聚红色主题作品

在闭幕仪式后的闭幕演出中,世界级指挥家安德鲁·曼兹、中国著名小提琴家黄蒙拉与德国一线广播乐团北德广播爱乐乐团携手为中外嘉宾带来了贝多芬《费德里奥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三首经典德奥音乐作品。令人惊喜的是,这场中外著名音乐家的强强联手,返场曲目选择的是《我和我的祖国》,这也点燃了全场气氛,为本届艺术节画上了圆满句号。

事实上,在全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艺术节也是不忘初心,申城舞台汇聚全国各地献礼新中国70华诞的精品力作。

上海杂技团与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作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被观众誉为最“燃”杂技剧,将青春和热血汇成的英雄主义赞歌深植在观众心中,用杂技艺术传递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委约作品——上海沪剧院沪剧《一号机密》,围绕地下党员默默守护党的机密文件展开,上海沪剧院青年骨干表演新突破,为红色舞台作品中的革命者行列增添新形象。另一部委约作品——龚天鹏:第十一交响曲《潮》,作品59,以潮为核心意象,象征时代变革,作品中融合的“上海特色”与“家国情怀”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听众。上海音乐学院交响诗《英雄颂》将红色音乐文化、海派音乐文化和江南音乐文化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用交响音乐的方式讲述上海这座英雄之城的革命历史。

此外,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三湾,那一夜》、山东歌舞剧院民族歌剧《沂蒙山》以及《红旗漫卷:长三角地区美术馆馆藏及推介主题美术作品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壮丽七十年 情牵海内外——“亦师亦友”第九届海上画家联展》等展览,也都在共同阐述艺术节的“红色主题”。

正是因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从内容到形式,常办常新,最终打造出了对全球演艺界都具备强大吸引力的“上海文化”名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