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育人成就中职学子工匠梦
2019-12-02 教育

工匠精神是缔造传奇的伟大力量,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如何让工匠精神和匠心育人在校园落地生根?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智能制造系党支部书记、主任葛华江总结其为“三融入”,即融入到系部文化建设中,形成“精”字文化2.0版;融入到学生培养过程中,形成三本学科教学指导手册;融入到教师的素质提升中,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

记者 余长江 受访者供图

大师言传身教 工匠之星辈出

早在2017年5月,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机电系(智能制造系前身)党支部就邀请80后大国工匠张冬伟焊接大师,举办了“与大国工匠面对面”学生论坛。张冬伟大师与学生们分享了自己从一名沪东船厂的技校学生,经过勤学专业、苦练技能,走出了从普通电焊工到电焊高级技师,最终练就“在钢板上绣花”的绝技、成为大国工匠的成才之路。

大师的成长经历贴近同学们的人生,同学们都深有感触,活动结束后,154R02班级骆旭峰同学当天晚上就撰写了五六千字的《“与大国工匠面对面”有感》,感慨大国工匠张冬伟身上所体现的精益求精、敬业爱岗、成才报国的工匠精神。

大师的言传身教不仅是思想上的感慨,更是行动上的追随。为此,智能制造系结合技能大赛备战和学校博学节活动,开展了“小小工匠”评选活动,活动吸引了师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微信推送发出短短2小时,就有近2000人参与投票,同学、老师、家长纷纷转发、留言。最终,经3744人投票,5位同学被评选为2017机电系“小小工匠”,受到隆重表彰。这项特色活动从2017年由机电系牵头和校团委联合创办,2018年延伸至信息技术等其他系部,今年进一步提升为学校级“工匠之星”评选活动,让“技高一筹、取胜未来”成为了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学子的成才梦。

受大师的精神激励和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学知识学技能热情日益高涨,实训操作日趋规范,职业素养不断提高。以智能制造系学生电工考证为例,中级工的一次通过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现在的85%,同时有20%的学生能通过高级工考核。这几年,全系学生取得发明专利13个,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生代表上海出征全国技能大赛,在与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同场竞技中,2017—2019连续三年荣获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匠心育人 “精”字文化2.0版成形

据葛华江主任介绍,目前正在开展工匠精神进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探索。2017年9月起,3个主干专业分别确定一门实训课程,作为“工匠精神进课堂”的试点。通过组织专业骨干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实训规范,探索将工匠精神内涵进一步渗透于教学实训的培养过程中。2018年6月完成了三门试点课程的编写,今年起已经进入相关的课堂投入使用。

把“作业”当“作品”、把“产品”当“艺术品”打磨,传承和弘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实现国家提出的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每一个装备制造业人才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工匠精神和匠心育人在校园落地生根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智能制造系“精”字文化2.0版。其内核为:“精益求精、以精致远”,内涵为:“精塑品格、精修专业、精练技艺、精守规范、精育作风、精研创新”的“六个精”,把师生的品格修炼放在首位,让师生热爱学业专业和职业,将职业规范训练成习惯,倡导和培育求真务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时代新人。    

师德大讨论 理想塑品格 匠心增能力

师徒传带是实现工匠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师父的角色在学生成才中至关重要。智能制造系为此开展了师德大讨论。他们邀请大国工匠胡双钱与青年教师面对面,探讨如何做一名好老师,促进工匠精神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他们组织老师代表赴大众汽车上海工匠、劳模徐小平工作室开展研学活动,老师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报国奉献”为核心的劳模工匠精神,增强了当好新时代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形成了共识,新时代教师要以习总书记“四有好老师”要求为目标,以理想塑造品格,以匠心提升能力。

在专业技能方面,加大教师进修培养力度,连续利用暑假教师踊跃下企业开展培训,开展名师结对带教,3位青年教师参与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大纲、教材的编撰。2017年,选送5位中青年教师赴奥地利参加培训,取得国际证书认证资格。近三年,共有7位青年教师通过勤学苦练取得了高级技能等级证书,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有1名教师在数控技能比赛中获得上海市数控铣“一等奖”,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面向“智能制造”的专业创新模式与实践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记者 余长江 受访者供图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