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矜持与女性情怀
2020-06-14 生活

风荷

散文界在大力提倡、大声疾呼要“革命”和“创新”。即便如此,在当下散文满天飞的形势下,似乎进入到个人内心里的散文还是很少。值得庆幸的是大散文、新散文都已走出了“耽于唐诗宋韵”和“茶余饭后千字文”等旧有模式,正以健全的文体修复世界。

我也偶有阅读散文,近来读到陈晨的散文集《在稻田里踏泥修行》,似乎有了一种新的领悟,对散文多出几分敬仰。

这本散文集名叫《在稻田里踏泥修行》,那就从这篇散文开始吧。这篇具有“在场”特性的散文虽无旁征博引,但那种细致入微,情感铺设非常精准,如和沈博士的见面,以及后来的交流等等。我特别喜欢她对细节的捕捉,有很多传神之笔。不像当下一些散文看似立意高远,但读来空洞无物。

“我在昆玉河的桥边接到沈博士时,他正在瑟瑟发抖,像一株秋天漏割的稻子,乍然遇冷,在不属于他的季节里不知如何应付,只好机械地靠抖动身体给自己取暖。

我看看他单薄的衣衫,说,你怎么穿这么少?

他咔咔磕着牙齿,含混不清地告诉我,他是从海南的南繁基地陵水直接飞来的,对北京的寒冷根本没有心理准备。

我优越而又同情地看着他,很想抱抱他,给他一点温暖,又顾虑着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何况彼此间还不是特别熟悉,只好指指手里的酒,说,走,请你喝杯酒,饮酒取暖。”

颇有几分江南矜持,读来更是有江南的温婉。接下来的描写将稻田里的修行写得入木三分。“讲到稻子,沈博士的眼睛里有细碎的光芒,对他来讲,他的稻田就是他的后宫,他的水稻就是他的三千佳丽……每年,沈博士都要去陵水待上几个月,那里有他的三十亩水稻田,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他给我看陵水的水稻田照片,说,你看,这些水稻都是我自己插的,我的水稻株形多么俊朗。”

是水稻的修行,人的修行。灵动,充满哲思,散发着生活的元气,很是智慧。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友人间的交谈,更有五谷杂粮味和泥土味,还有人格魅力,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之前读过陈晨的一些散文,那是零散的。有了这集子,可以系统地来读读。我惊奇于很理性的警察,写出这么舒缓生动和富有情怀的文字。跟着她的《在稻田里踏泥修行》《跟着一朵雪花去北京》《流水是古镇的书签》《乡间一棵草》《为漏雨的世界打上爱的补丁》五辑作品的文字行走,全方位地领略了陈晨的精彩纷呈。有对生命景观的聆听俯瞰,有对丰富现实的挖掘展现。时代的、个人的一切经验,随物赋形,叠藏波澜,抒写自由而充实,朝向澄明、纯粹、至善的人性境界。

站在时代前列,陈晨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文字无不体现出浓郁的家国情怀。她的创作姿态是真诚的,文字是鲜活的,情感力度绵密。元气充溢是集子的最大特色。从现实生活里提炼诗意。有时精心描摹,细节感人。有时以时间为纲,点面结合。创作方法多样,但每一篇都倾注着作家的涵养气脉和滚烫情思,无呆板无矫饰,彰显出人性之美之爱。

作为一名公安散文作家,她的写作明显分两块,一块就是像《在稻田里踏泥修行》一样,是完全去职业化的,写亲情、友情、爱情、人生感悟、四季风物和旅游见闻等。另一块以在场身份写人民警察,以职业视野介入职能书写。彰显出一个作家在理性与感性的转换。

爱和怀念始终是陈晨文字的主旋律,对人间的深情,一一在作家笔底。作家一直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在语言、世界和内心的多元对话中张开翅膀,在细致观察和忽而领悟之间滋养丰盈的灵魂。无论是《探访贾平凹的书房》里的贾平凹,还是《乡间一棵草》里的祖母,《我的警察兄弟》里的同事,在陈晨的笔底都那么亲切美好,有智性之光。特别是最后一辑几篇挽文,如泣如诉,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读来潸然泪下。这一切归结着作家的真,创作的真。读后,我的灵魂像经历了一次洗礼。

乡愁一直是中国文人吟咏的主题。陈晨的散文明显也是有根的。父母叔伯,闺蜜玩伴,田野屋舍……人事景物搭乘记忆的小船驶来,在笔底掀起微澜。40年沧桑巨变,乡村变成城市,未来会越来越好,有无限的可能。《在海边》《三更有梦书当枕》等文,是对故土的不断讲述和辨认,更是一种信心和力量。

“祖母在世的时候,她就像卷心菜最外面的那一层黄叶,为小辈们阻挡着死亡的威胁。” “祖母以她乡间一棵野草一样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告诉我:自然而至的死亡并不可怕,其实就是赴亲人的聚会。”这两个句子出自《乡间一棵草》。这虽是老题材,但融入了陈晨独到的发现和感悟。把一个老题材写出新,难度可想而知。陈晨做到了,她不加粉饰地写,没有去重视奇绝的构思,更没有炫技。恰恰以她独特的感受和领悟出了彩。每一个字都是从她的内心喷射出来的。灵动深情,淳厚至真。一种草木气息很快就感染、濡湿了读者的心。此文获得第七届冰心散文奖也是实至名归。

《跟着一朵雪花去北京》《草原人家》《大风堡的树》《相看不厌敬亭山》等游历文章,叙述里流淌着诗性与敬意,优美生动。风物水土,山川形胜,在她的眼里有一种唯美的色泽和巨大的暖意。如“如果来眉山,看看眉山的树,从这些树上汲取力量,也许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感悟吧。”(《眉山的树子》)树是眉山的精神密码,也是作家内心的烛照和洞悉。“人心平了,世界也就平了。人心柔软了,世界也就柔软了。”(《磨心山》)磨心山之行,是作家的摩心之旅,也是磨心之旅。发微入幽的探究、领悟,使作品澄明、阔大、高远,也最能体现她宽广的情怀,都是上乘之作。

作为一名公安作家,陈晨始终不忘为英勇的警察画像,把警察独特的生活状态和心灵之光展示。一是得益于警察的生活是她最熟悉的,二是作家自身有人格魅力,自觉内省,睿智达观。她写的文字总能明心见性,铸魂入神。这也是陈晨经常受全国公安文联派遣去各地采访的原因。如《天柱盲警》一文里的天柱县公安局凤城刑侦中队长张秀昊,为保护群众和战友安全舍身排爆,不幸被犯罪分子自制的炸弹炸成重伤,双眼失明,左手炸断,右手也残存两个手指。但他自强不息,永不言败,在困境中突围,利用“盲人读屏软件”打字写文,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能用微信向领导汇报当天接警情况。一个凌云擎天的警察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肃然起敬。足见陈晨的采访是有血有肉的。另外《把这一天过成生日》里,描述的英勇无畏的战士,像闪电一样扑向歹徒的小温;《我的警察兄弟》里的“阿洪”“阿乔”“阿唐”“阿京”四个个性各异,但都能独当一面,业务扎实,雷厉风行的优秀警察形象,以及《我用文字挽留你》里写的三位可敬的兄长和同事。特别是听到默默奉献,无私忘我,却突然因病离世的盛钟大哥、韶辉和张欣时,作者唯有用深情的文字来挽留缅怀。这些情感饱满,元气十足,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为漏雨的世界打上爱的补丁》写一位“警察妈妈”给三个凄风苦雨的孩子送去温暖,给其摇摇欲坠的世界以支撑。扶危救困是女警内心自主生发的道义力量和精神取向。文章用第二人称来写,是写自己,也是写其他一样情怀的女警。综上这类警察题材,陈晨总是得心应手,有江南的矜持温婉,又具博大的爱意,使这本集子更为动容,更具份量。

“在鲁院,我要与文学谈一场恋爱”,读着陈晨的文字,我想她是一名拥抱生活的、内心柔软又有悲悯情怀的江南女子。也正如陈晨自己所说“格局宽阔,所以心性豁达;理想恒远,所以意志坚韧;梦想温软,所以情感守真……”她的笔底少社会环境下精神的苦闷、彷徨和孤独,多的是自觉、勇气和担当,以及阅尽沧桑后的澄明。对文字满怀敬畏,借文学来磨砺自己的心志和毅力,并写下对生活的观感。她的这本充溢着能量,散发着元气的散文集很有意义和价值。

(散文集《在稻田里踏泥修行》读后,陈晨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陈晨:全国公安文联理事、散文分会副主席,《中国公安文学精品文库(1949—2019)》(散文卷)副主编,曾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第十四届金盾文学奖。风荷:作品多次入选各类年度散文诗歌选本,著有诗文集《临水照花》《恣意》《城里的月光》等。)

风荷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