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融合农旅、打造“花海田园”、用教育连接城乡……那些创造新“归园田居”的上海年轻人
2020-09-23 青年

昨天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的田间也孕育着青年的梦想。上海最年轻的90后村主任就想做好村民的“大家长”;农业创客带来花的世界,也带领农户就业创收;85后乡村建设者尝试实践农旅融合,打造上海样板;投身乡村研学的90后想让更多青少年关注乡村。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力量。上海共青团也通过举办上海市青年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乡村振兴培训班、成立“上海市青年村支书(主任)乡村振兴议事会”等,凝聚乡村治理青年“带头人”,通过上海“美丽乡村”青年创意设计大赛、长三角乡村振兴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长三角乡村振兴青年论坛等平台,为青年搭建助力乡村振兴的舞台。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受访者供图

  最年轻村主任    周波  

提升家门口服务

做村民的“大家长”

标签化时代,周波身上的标签很有意思:90后、艺术生、上海最年轻村主任。

2016年大学毕业,周波做了个同学不甚理解的选择——去浦东惠南镇陆楼村村委会工作。毕业于艺术设计专业却要去农村处理鸡毛蒜皮的事?周波很坚定:我从小出生在农村,看着村里的各种变化,现在想回馈农村。

他所在的陆楼村地处惠南镇东北首,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有1710户。刚来村委会,周波从民兵干部做起。他在村里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村里质疑这位后生“说话没分量”的声音逐渐消失了。

2018年8月,陆楼村迎来第十二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周波是鼓足勇气参与竞选的。但出乎意料的是,村民都投了他一票,他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村民相信我,我也不能辜负他们的期盼。”

家门口是老百姓最熟悉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周波带着陆楼村全面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

他将家门口服务站“四站一室”的布局做了调整:卫生室从原先的50平方米扩建成170平方米,增加了药品的数量及品种。村干部分散办公模式改成集中于底楼的市民事项受理站,直接服务村民。同时通过事项受理区内的远程视频帮办系统,让村民在村委会就可完成事项办理。如更换就医记录册,全程只需10分钟,就可办好一切手续。家门口服务中心自去年5月启用以来,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如今,陆楼村获得“无违建”村、区绿色田园标准型示范村等荣誉,周波也成为团市委建立的“上海青年村干部议事会”中的一员,同时也成为浦东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委委员,加入了浦东社会人才协会。

据悉,在团市委成立的35周岁以下“上海青年村干部议事会”中,像周波一样90后的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共有13位,他们在上海的农村发挥着青春的光热。

10月,他还将启程前往云南省,成为大理州漾濞县援滇帮扶干部,为当地服务一年。

  乡村建设者    刘静静  

一个“农”字走到底

打造农旅融合上海样板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植物科学系园艺学专业,蔬菜技术推广站技术员,宝山月浦镇月狮村大学生村官,月浦镇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翻开刘静静的简历,发现这名85后从2006年至今一直奋斗在乡村,她笑称自己是一个“农”字走到底,和乡村结下了深厚情谊。

一路走来,刘静静遇到的挑战不少。如2018年召开的招商推介会,对一个小镇来说非常不易,对乡村振兴办的年轻人来说更非易事,用地梳理、产业规划、招商意向等“硬功课”没有样板、经验,刘静静那段日子每天只睡三小时,咬牙完成了所有任务,把每个地块的前世今生、未来前景做成册子、版面、动画,推介给六十几家企业。

在月浦镇,去年底落地的“果蔬乐园”无人不知,乐园让果蔬专业合作社从农业产区变身农旅景区。走进乐园智慧展厅,不但能看到农业生产全流程智慧控制、农业电商在线直播、农业科普教育,游客还可以DIY体验。

从展厅延伸就是集智慧控制、特色种植、精品蔬果、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开放式、体验型蔬果乐园,目前主要栽培基质蓝莓、高架草莓等。

这是刘静静负责的科技兴农项目,获得了市农委的认可,也成为了农旅融合的上海样板。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乡村振兴战略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等,乡村振兴为田间带来更多青年,让乡村有了新的活力。

如今,月浦镇月狮村成为第二届上海“美丽乡村”青年创意设计大赛的设计基地,刘静静和青年设计师们一起投身于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实践中,让“归园田居”的乡愁梦想与海派文旅的诗意远方在乡村绽放。

  新农业创客    任小平  

十多年扎根花的世界

“花仙子”要造“花海田园”

从财务到花卉种植,不经意间的一次改行,让任小平从此进入了花的世界。她和花打了十多年的交道,在崇明找到了一方天地,在花卉种植方面,任小平执掌的碧嬴拥有40000平方米连栋智能玻璃温室大棚、引进了荷兰Priva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种植红掌(切花、盆花)、凤梨、蝴蝶兰、吊兰等近百种特色花卉。

今年疫情让公众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也让任小平从“危”中嗅到了“机”。她从花卉种植、农产品产销等跨到了康养文化产业,“我们建设康养文化园,结合花和康养,提供观光、科普、中医养生等服务。其中,康养服务是借助本土中医药大学的专业优势,整合诸如中经堂等专业机构的资源,教大家疏通经络、了解养生知识。”

任小平介绍,康养文化园将采用智能化系统,比如智能接待、微信小程序、VR沉浸式体验、无人花卉超市、AI穿戴识别与自动消毒等。在她的规划中,康养文化园具有“养——康体疗养、游——花溪游览、学——科普研学、产——花卉产业园”四大功能,对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用地进行智能化、系统化改造,打造“上海健康养生体验文化园产业综合体项目”,可带动农户就业创收,助力新农村建设。

她十分看好这一产业,目前这一项目的整体道路、主入口景观、1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都已建成。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方面的人才很紧缺。任小平是作为农业人才引进落户上海的,她十分看好农业未来的发展。与老一辈农民相比,她觉得青年更敢闯敢试错,若真的失败就从头再来。

这位美丽的“花仙子”如今是上海市农业青年人才协会会员,她的梦想就是要在上海“后花园”建一座“花海田园”。

  乡村见证者    金一斐  

想用教育连接城乡

开启乡村研学之旅

“用教育连接城乡,走在消除不平等的路上。”这是写在“乡村笔记”官网首页的文字,90后金一斐是“乡村笔记”三名联合创始人之一。

这是一家致力于用教育连接城乡的社会企业,成立三年来开设乡土研学、城市职旅与乡间风物三大板块。

目前国庆研学正在招募中,分为黄山乡土建筑营和湖南艺术创作营两条线,想让更多孩子一起到村子里搭房子、玩艺术,认识不同的花鸟鱼虫、土壤植物,调动对生命、艺术、创造力的感知。

金一斐对每条研学路线的开发都花费一番心思,如黄山乡土建筑营的研发,他前后去了四次黄山。孩子进村里能学什么,住宿和卫生条件如何,他都会认真踩点,考察大交通,与村长联系挖掘村中老师傅一起参与课程梳理。

总有人问金一斐,为何放弃在政府部门的工作,转而成为创业者?这名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学系的高材生觉得,可能和从小对乡村和自然的热爱有关。

金一斐在奉贤乡村长大,喜欢自然、昆虫、植物,大学里和学长学姐们一起成立了本草心社,带着感兴趣的同学和周边社区的孩子一起看花看草看星星,做起了自然教育。

大学四年,每到寒暑假他就往全国各地的乡村里钻,湖南、云南、安徽、江西等30多个村子都有他的足迹。看着乡村老房子换成了砖房,村里逐渐剩下老人,他那时总好奇,未来乡村会呈现什么状态。

好奇未来那就去参与见证。金一斐想通过乡村笔记做一名乡村见证者,为城市孩子拓展乡村视野,为乡村孩子扩展职业可能,并为乡村发展带去城市支持。

“如果没人去真正关注乡村,乡村将来只会成为千篇一律的空壳。”金一斐觉得,乡村振兴最关键在人,能得到青年的关注和加入,将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他也坚信,未来的乡村不会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乡村能成为人们闲暇之余的放松场所,更会吸引青年留在乡村发展。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