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将构建“7+5+4”为重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0-09-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

记者从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临港新片区将构建“7+5+4”为重点的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园区方面突出特色定位、功能、政策、服务。此外,作为上海2035规划中唯一一个在中心城区外的城市副中心,临港新片区将进一步以配套优势吸引企业和人才。

  构建“7+5+4”产业体系  

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表示,临港新片区依托新片区制度创新优势,立足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构建“7+5+4”为重点的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七大”前沿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地位,以重点“布局”带动“全局”,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等前沿产业,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创新发展的“点火器”。

构筑具有全球辐射力的“五大”现代服务产业集群。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为导向,重点发展以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现代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为代表的高能级服务业,提升上海在全球贸易、金融、航运、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功能和辐射能力,打造辐射全球的“服务器”。

构筑具有时代影响力的“四大”开放创新经济业态。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探索发展以离岸经济、智能经济、总部经济、蓝色经济为特色的开放创新经济业态,打造赋能驱动的“加速器”。

  临港新片区产业园区突出四方面“特”  

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表示,临港新片区的3个特色园区分别是“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此外,“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也正作为特色产业园区储备培育中。这些产业园区总体上,突出了四方面“特”。

一是突出特色定位。通过量身定制产业规划、聚焦细分产业领域、瞄准关键核心环节,培育特色产业链条,每个园区都拥有“独树一帜”的“特色招牌”。

二是突出特色功能。例如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主分区创新制度,将有利于降低研发设备进口成本、提升技术研发效率、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是突出特色政策。新片区制定出台了“1+4+X”产业政策体系,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比如“生命蓝湾”产业园,结合2.0版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突破、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可给予最高5亿元支持,鼓励市场主体技术产品创新。“信息飞鱼”产业园,作为国际数据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将探索跨境数据流通国际合作机制,助力打造“数字丝路”的国际枢纽口岸。

四是突出特色服务。一方面,各特色产业园区针对项目招商、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的全流程,将建立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机制,让特色产业园区成为新片区营商环境的“第一窗口”。另一方面,对于重大产业项目,市产业主管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建立联合推进机制,组建“工作专班”,以最优业务流程服务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配套优势吸引企业和人才  

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表示,临港新片区针对“7+5+4”产业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企业,落实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正加快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拥有足够的承载空间、丰富的园区开发经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同时,新片区着力增强海内外人才集聚能力,一年来配套出台各类人才政策22项,在全国率先突破外籍人才5年居留许可、一次性2年工作许可等政策;在全市突破实施缩短“居转户”年限,并在未来三年每年新增300-400万平方住宅量,保障落地人才安居。特别是新片区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

  唯一一个在中心城区外的城市副中心  

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表示,在上海2035规划中,新片区的定位是城市副中心,是唯一一个在中心城区外的城市副中心。在全力推进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如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首先,聚焦重大项目高效落地,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抓住重大项目这一“牛鼻子”,率先推出“联审平台”“全领域综合验收”“容缺受理”等改革试点,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预定制、全方位服务保障,创造了“特斯拉项目300天投产”的“临港速度”。一年来新增重大项目投资160个,总投资近4000亿。

其次,聚焦诉讼仲裁调解一体化,法治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围绕法治保障体系建设,最高院、上海高院、市司法局等陆续发布了司法服务保障临港新片区的工作意见。出台新片区促进法律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组建法律服务中心,探索建立诉讼仲裁调整一站式争议解决中心。率先启动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揭牌成立上海市检察机关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此外,聚焦“5自由1便捷”制度创新,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