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24小时,守护着这座城市!
2020-09-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范彦萍 见习记者 陈泳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一个日夜,循环往复,都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战疫。无论是在救援一线,还是在后方坚守,他们心连心手牵手,一同守护你我平安。每一个24小时里,都有着不一样的感人故事。

他们是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干部、志愿者……他们众志成城,以使命守护生命,用健康守护健康,用爱心凝聚力量!感谢有你们,温暖了四季,守护着这座城市!山河无恙!

▌ 时间:清晨6点

▌ 地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患儿眼中的亲切“大哥哥”赵隽 

清晨6点左右,儿科副主任赵隽已穿戴好防护服,全副武装后准备进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下简称市公卫中心)的新冠隔离病房。从清晨开始的工作,往往会一直持续到深夜。这一天里,他每天早晚两次带领着医生们,“隐身”在防护服下对每个病人进行查房。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敏锐识别病重患者,及时阻止病情进展,严格防控避免院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赵隽坚守长达半年,这已经是他与新冠肺炎的第三轮博弈。

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随着境外输入病例里儿童患者的增加,市公卫中心这座“上海堡垒”,开始承担起部分儿童病例的救治,与另一家定点收治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并肩护佑起小患者的健康。作为儿科医生的赵隽,又一次冲在了最前面。

三轮博弈,每一轮责任和压力都很重。

第一轮博弈,疫情刚刚暴发,赵隽的任务是在医院的指挥中心,做好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的后援工作。负责联系视频查房、病人信息收集、病例数据统计、夜间担任指挥中心的值班、关注危重症病房的病情变化……近一个月的历练,使他在第一时间掌握了上海救治新冠肺炎的专家组共识。第二轮博弈,境外儿童输入病例不断增加,3月23日下午,接到医务部临时通知,他来不及告知家人,10分钟内进入应急隔离病房。连续42天,在新冠病房和病人零距离一同抗疫。第三轮博弈是在6月18日,儿子迎来五周岁生日之际,赵隽又一次主动请缨,再次进入新冠病房。这一次,前后坚守了78天。

在隔离病房,赵隽是儿童病人眼中的医生大哥哥,治愈孩子们的病,温暖他们的心。其中,一名6岁的中意混血患儿让赵隽记忆很深。刚进入负压病房,这位小患者很敏感,一看到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和护士就躲到母亲身后,不轻易开口说话,这给诊治带来一定困难。细心的赵隽发现,这名小患者喜欢画画,便给他送去了画纸和画具。很快,孩子的心扉逐渐打开,和医护的距离也近了。出院前,这个患儿送给赵隽“大哥哥”一幅画,画上是一匹可爱的小马。

赵隽每天都会在病房里接触儿童患者,是孩子口中暖心的“大哥哥”;而另一边,赵隽的儿子却很久没有见到去“打怪兽”的爸爸了。“为什么我的爸爸去打怪兽?”这是赵隽进入隔离病房之初儿子经常问的问题。“这是爸爸的工作,如果不去打怪兽,那么其他小朋友就会很危险。”渐渐地,儿子开始理解爸爸,也会在视频电话里给爸爸喊“加油”。

“我也舍不得离开儿子那么久,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医生,作为党员,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看着可爱的患儿们一个接着一个出院,赵隽觉得自己的付出都值得了。几天前,赵隽与新冠疫情的第三轮博弈已经暂告一个段落,接下去会不会接着有第四轮或者第五轮,赵隽说“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坚信一定能够坚守到最后”。

▌ 时间:下午2点

▌ 地点: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六村

 85后社区“小巷总理”卫华 

下午2点多,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六村党总支书记卫华拿起小喇叭,和居委的工作人员在小区里开始了一场特别的摇号仪式。在社区领袖担任的“草根公证员”的见证下,这一次是X楼道优先抽到了口罩购买权。“X楼道的居民!大家准备好拿口罩了!”几分钟后,X楼的居民纷纷打开铁门,等着居委干部送口罩上门。

分发流程结束后,回到位于小区门岗的迷你办公室,打开电脑,发现社区公众号里涌进来好几条留言:“什么时候可以抽到我们呢?”

为了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卫华决定,由居委干部出面代购,将口罩直接送上门。

每次开展活动,卫华等居委干部就亲自出马,上午去药房排队采购口罩,下午分发。因为每次采购的量有限,为了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就利用摇号箱摇号,并派出社区民警、社区联络员等作为“公证员”。抽到的优先购买,还没抽到的,可耐心等待。

代购口罩,分发到户,看似是大大增加了居委干部的工作量,但其实卫华有自己的“私心”。“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统计完整的人口数据,制作一张精准的社区情况概况图,哪栋楼哪户人家什么情况,是否在沪,都做到心中有数,实现一人一表。”

为了方便居民办事,卫华索性把办公室延伸到了小区大门口。门卫室被辟成了两个功能区,她平时就在那里接待居民、处理各项事务。

当了解到宅在家里的居民买菜难的需求后,卫华又联系了居村共建的金光村。该村农户的菜原来一直供应给迪士尼,疫情期间迪士尼不对外开放,农户的菜烂在地里。一方面农户需要新的客户,一方面居民又买不到菜。这一次,居委会搭建了一个买菜对接平台,为农户销掉了10吨菜,让抢不到菜的居民和卖不出菜的农户达到双赢。

疫情发生时,新妈妈卫华还在哺乳期。为了以防万一,她暂别孩子,错过了孩子长出第一颗牙齿、学走路、会喊家人的珍贵时刻。实在想孩子了,她就隔着铁窗遥遥地看一眼。

一天晚上,有个新搬到小区的年轻妈妈得了急性肠胃炎,到医院打点滴。家里孩子没人照料,于是便求助居委。所有的女同胞到这位新妈妈家,想方设法喂孩子吃东西,但都失败了。“我来吧。”正好在哺乳期的卫华主动提出为孩子喂奶,孩子“咕嘟咕嘟”喝完后甜甜地睡着了。就这样,卫华当了一天“奶妈”。这位年轻妈妈万分感激,后来也加入了社区志愿者团队,现在已经是骨干志愿者。

随着疫情趋于稳定,卫华终于可以回家了。3月27日那天是解禁的日子,也是宝贝女儿的1岁生日。

有了孩子的卫华和小区里妈妈们的联系多了起来。有年轻妈妈反映,“家里的‘神兽’快憋不住了”。于是,卫华想到了让萌娃群的妈妈们为“神兽”录制各种防疫宣传语,广播里传出搞笑诙谐的声音,调动了小区的氛围。“我觉得小朋友奶声奶气的声音比居委干部的声音更能入耳入心。”

▌ 时间:深夜10点

 地点:浦东机场

 “暖心大白”公安民警黄亨 

深夜时分,浦东机场的查验证件队伍中传来一阵儿童的哭闹声,一时引来周围乘客的关注。一位母亲无奈地皱着眉头,试图安抚两个儿子因为等待和疲惫而产生的不安情绪,但两个小男孩却止不住地哭闹。对于驻机场工作的徐汇公安分局民警黄亨而言,这只是他在机场现场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之一。

疫情期间,上海机场“无缝衔接”的防控闭环离不开众多机场“大白”们的坚守。徐汇公安分局的80后民警黄亨正是其中一名“大白”,他在查验证件、安置隔离人员的过程中,用轻声慢语安抚乘客的情绪,贴心地帮助乘客解决困难。如今,他又参与到进博会的前期筹备中。

“当时那位母亲看上去有些无助,我就把两个孩子带到登记队伍的边上,拿来小板凳以及纸和笔,让他们画画并写上自己的名字。”通过画画,原本哭闹的两个小男孩仿佛找到了另外一种闸口,积压的情绪在画纸上倾泻而出。虽然彼时黄亨腰酸背痛、喉咙沙哑,但是他仍然安静地聆听,并适时安抚原本略带哭意的孩子。在一纸一笔的互动和轻声慢语的交流中,两个小男孩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

而这仅是“暖心大白”黄亨轻声慢语开展工作的一个缩影。他总是耐心听取入境人员的需求,还曾因此收到一首来自法国小女孩的名为《勇气》的赞美诗。三月初到四月中旬,黄亨所在的工作小组24小时保障机场防疫闭环高效运转,查验入境人员证件累计1200余人次,安置需隔离人员累计800余人。

如今,黄亨加入到第三届进博会前方安保指挥部的证件管理组,帮助参展者办理证件。由于工作繁忙和长时间说话,接受采访时黄亨不得不间断性地清着嗓子。“目前主要是制定方案,根据常态化防疫工作要求,与各方一起协商,最后制定最终精细化防疫方案。比如进博会大厅外部如何搭棚、测温、人员信息采集等流程。”

进博会期间,如果发现体温异常的人怎么办?如何与大数据中心对接进博会人员信息?诸如此类,这些都是黄亨和同事们每日探讨的流程和细节。对于黄亨而言,在浦东机场驻守的部分经验也可以融入到进博会的工作中。“虽然我主要负责进博会后期的应急注册和办证,但是当下我也需要了解和熟悉整个方案流程。因为这对我之后如何开展工作也有借鉴作用,两者都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完善。”黄亨补充道。

“而接下去,我要继续发挥公安工作主力军作用,奋勇争先,永葆人民警察本色。”黄亨如是说。

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英雄!感谢你们,24小时守护着这座城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范彦萍 见习记者 陈泳均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