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政策宣传“最后100米”,临港来了人才服务讲师团
2021-01-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我的孩子明年想到临港来上学,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我的爱人也想到临港来工作,是不是可以去人才港申请?”“临港的居转户7转5 、7转3政策,是如何执行的?”自从成为临港人才服务讲师团一员后,85后董芳菲的每场宣讲,几乎都会被问到这些“接地气”的问题。

“急企业所急”的工作态度得到企业认可

自临港新片区人才政策宣讲“三进三同步”活动于2020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一支由包括董芳菲在内的专业人员组建的人才服务讲师团,就开始奔走在临港新片区的各大园区、校园和社区之间,人才服务政策宣讲工作全面拉开序幕。

短短一个月以来,这支团队获得了各大园区、校区、社区的一致好评,更是创下了1个月10场人才政策宣介的纪录。

毕业于上海大学英语专业的董芳菲,跟不少年轻人一样,两年多前刚从市区跳槽到临港上班,她入职的是临港投资促进中心人才服务部。

在这里,她看到了园区建设是临港新片区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等一系列特色品牌园区建设,不仅积累产业资源,完善产业链生态,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及创业平台,各大园区现如今正是急需各类人才的时候。

于是,她作为临港新片区“三进三同步”人才服务政策宣讲团队的一员,开足马力在海洋高新园区、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临港产业区、临港奉贤园区、临港科创园区进行《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及实施细则、《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等相关政策宣讲。

“接到宣讲任务后,我先把新的政策梳理了一下,特别是突出临港的优惠落户政策,再把以往咨询较多的问题提炼一下。”董芳菲告诉记者,在政策宣讲过程中,难点在于企业和个人在理解政策方面不是很透彻,这就需要宣讲员把政策讲得更加浅显易懂。

 董芳菲“急企业所急”的工作态度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有一次,一家企业想要申请享受居转户年限缩短的落户政策资质,需要提交一份证明材料,企业不确定如何开具,通过我们部门的协调和联系,最终解决了。”这样的剧情经常上演:还有一次在宣讲的时候,董芳菲发现有一家企业接到通知可以享受政策,结果由于该企业的人事调动,没有及时传达到位,经过董芳菲她们加班加点指导该企业申请,最后赶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了申报,企业送来了感谢锦旗。

把临港最新最优的人才政策宣传到各个角落

在园区,急企业所急;在校区,迎未来之才。临港新片区目前已形成由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5所高校所构成的“两海两电一桥”的大学城格局,聚集了中英低碳学院、中法艺术学院2所中外合办特色二级学院等一批高校集群。

临港新片区“三进三同步”系列活动为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以及来自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球45个国家的84名外籍留学生,解读境外人才个人税赋差额补贴、从业自由及工作便利、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外籍人才政策。同时,邀请包括特斯拉、中微半导体、中航商发、新昇半导体等一批临港新片区行业领军企业与海事大学、沪港学校等学校负责人就人才政策、校企对接等座谈交流。

政策宣传进社区,则切实打通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最后100米”,让就业政策、人才政策,家喻户晓,落到实处。通过与居民群众面对面交流,精准推介和精准服务,破解人才政策供需信息不对称、人才政策难落地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也推动人才服务贯穿于人才引用育留全链条,用政策的热度、服务的力度不断提升用人主体和广大人才的满意度。

 “临港的环境非常宜居,特别是人才政策一直不断地在优化,居转户政策更是全市最优的。” 作为“新临港人”,董芳菲自己也感受到了这几年临港的变化,“我们非常有信心,相信今后的临港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迅速,越来越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