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今开幕,长三角文艺一体化喜迎红色作品丰收年
2021-04-1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演艺大世界”承载着上海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使命,这个“演艺大码头”近来再赢盛事。4月13日,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发布会暨主题论坛举行。同日晚,戏剧节开幕大戏由安徽省演艺集团选送的黄梅戏《共产党宣言》也在中国大戏院迎来首演。

从4月13日《共产党宣言》启幕,至6月24日,话剧《红色的起点》闭幕,9部大戏,将分别在上海大剧院、中国大戏院、天蟾舞台、黄浦剧场上演。9部重头红色剧目,以话剧、歌剧、舞剧、戏曲、情景剧、史诗剧等多元方式,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时刻。首日论坛上,“长三角红色文化传承合作联盟”宣布成立,将做大做强长三角文化演艺事业的区域合力,快步实现长三角演艺事业的一体化进程。

8家艺术院团组团亮相

9部红色大戏再忆峥嵘岁月

此次,8家长三角艺术院团组团亮相,既有上海本土的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歌剧院)和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也有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演艺集团加盟,杭州市、合肥市、宁波市演艺集团(或公司)则作为城市代表参加。8家演出机构率先垂范,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剧场演艺事业的互动交流以及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戏剧节特设主旨论坛,就“打造东方百老汇,提升演艺大世界能级”“演艺新业态发展,聚焦云演艺、沉浸式演艺”“如何推动演艺出品机构建立制作人体系”等议题展开了圆桌讨论,共谋长三角演艺人才的平台搭建、策略搭建以及制度搭建。

在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展演季中,9部风格迥异,表现手段不一的作品济济一堂。

戏剧节的开幕大戏以新编黄梅戏《共产党宣言》开场,《共产党宣言》根据唐栋同名话剧改编而成,全剧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思想理念贯通始终,以两代人的信仰之争展开了母子对话、夫妻对话,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遭遇时代巨变,为了家国情怀甘愿放弃“小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

歌剧《晨钟》以李大钊为主角,表现出一位忠贞的爱国志士,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慷慨赴死的不屈精神。话剧《守护》根据宁波籍共产党员张人亚及群众保护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等珍贵资料的真实故事改编创作。

舞剧《立夏》讲述的是1928年发生在大别山腹地金寨地区的“立夏节起义”,“金寨”成为鄂豫皖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策源地。

锡剧《董存瑞》以董存瑞生平事迹为创作依据,描写了一个普通青年在保家卫国的战火中磨砺成长,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征程中“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歌剧《田汉》聚焦田汉一生中几次重要选择的心路历程,体现其人生的涅槃与升华,展现其文采飞扬、浪漫豪迈的才情,及胸怀天下、激情四溢的家国情怀。

全景诗史话剧《雄关漫道》讲述红军长征途中面临艰难险阻,凭借坚定理想信念,最终迎来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舞台剧《红色的起点》以叶永烈先生的著作为依据,展现出1918年至1921年建党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红色诗话情景剧《红船 追梦》让当代青年与《共产党宣言》翻译者陈望道展开一次跨时空对话,生动再现了一百年来浙江大地上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用当代语汇解读红色经典

主旋律再奏时代强音

在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中,多部作品的文本语言均以当代的青年视角回看革命历程,聚焦大时代背景下人物个体命运的转折。

开幕大戏新编黄梅戏《共产党宣言》的总导演童薇薇认为,黄梅戏《共产党宣言》通过年轻主创团队的集体智慧,让红色经典有了这个时代的韵味,抛开主旋律本身,作品在艺术上的诠释和呈现是有着完整脉络的,也符合当代审美。用当代语汇解读党史,也可以让更多年轻观众喜欢上红色题材的艺术作品。

舞台剧《红色的起点》(青春版)在表现形式、排演方式以及舞台呈现上“青春热血”呼之欲出。剧中全部使用电子乐,大量使用多媒体来抒发更加概念化的舞美表达,站在当代戏剧语汇和审美视角上回溯历史。同时,该剧启用的都是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话剧团的年轻演员,“当代”的青春面貌恰如其分地呼应了历史洪流中“鲜活”的伟大人物、伟大时代。剧终主题曲《模样》,唱出了时代青年的呼声,也回应了我们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

该剧导演罗兰说:“我们希望通过青年演员的表演,与100年前的先行者们达成精神上的相通与共振,也希望走进剧场看戏的当代青年可以感受到这种精神上的共振。”此次戏剧节甄选出的多部作品均有这些相似共性,拒绝口号式的说教,而是以鲜活饱满的角色形象让观众去理解信仰的力量,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