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话题|体检报告上的那个肺部小结节扎心啊!到底该怎样做……
2021-04-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肺部长了个6mm的结节,我是不是要死了?”一看就看到体检报告上的那个“肺部磨玻璃小结节”,29岁的小李顿时慌了神。再仔细一问,发现身边被肺部结节困扰着的年轻人还真不少。

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双第一的癌症,于是与肺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肺部结节”成了很多人的心头痛。本周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面对体检报告上的那一个个肺部小“结节”,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等大咖们想提醒那些年轻人,“除了戒烟、避免二手烟和有害的环境外,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肺癌防控的唯一解决办法。”不要掉以轻心,也不要惊慌失措!不过,与其天天害怕担心,不如从健康生活做起。

  慌了! 不到30岁的小伙子查出肺结节  

有一段“后浪”的演讲刷爆全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怕长江“后浪”推前浪,就怕“后浪”不小心倒在沙滩上。比如,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们,不怕不体检,就怕体检发现“肺结节”……

小李就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但是却被这个结节困扰了!

周一上午,小李欣喜地在办公桌上发现刚“出锅”的体检报告,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都很正常。

正当他心情美丽的时候,突然发现“肺部发现磨玻璃小结节”的字样。小李突然慌了神,“我还不到30岁啊,不抽烟,没有家族史,怎么就得了肺结节呢?”

旁边的年轻同事们纷纷凑过来传授“过来人”的经验:“谁还没有结节啊,有结节才是年轻人的标配,不用管它。”“去医院查一下吧,万一是恶性的呢?”

同事们七嘴八舌,再百度一下,小李就更加纠结了,“我到底要不要马上去看医生呢?”

实在没法工作了,于是小李请假去了医院。韩宝惠教授告诉他,他的小结节目前没问题,只要定期随访就可以。而半年后的复查显示,小李的结节并没有发生变化,之后每半年或者一年继续定期复查就可以。

韩宝惠

  扎心! 到底要不要管?  

在男性中,肺癌发病率长期居恶性肿瘤第一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而在恶性肿瘤的致死率上,不论男女,肺癌均排名第一,成为不折不扣的“癌王”。

根据最新年度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新发癌症病例7.9万人,发病率为546/10万,发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癌症仍是本市居民的第二位死因,死亡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胃癌。

谈及肺部结节,很多人便想到了肺癌。

“我被查出了肺部结节,需要手术吗?”在门诊上,这是韩宝惠教授被问的最多问题之一。肺部结节,让人扎心。每次,他都会耐心去解释,其实95%以上的结节都是良性的,只需要定期随访。

为了给更多人答疑解惑,医学专家们都在做最大的努力。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姚烽为此专门还录制了几个关于肺部结节的科普视频。在抖音上,姚烽教授给大家举了个例子:三四年前,有一位患者因为肺部结节被外院诊断为肺癌,需要马上手术。夫妻俩抱头痛哭,甚至交代了后事。事实上,第一次发现的磨玻璃结节,根本不需要太担心,定期观察随访就可以。这位患者相信了医生的话,没有立即手术,而是半年来随访一次。结果证明,四年来这位患者的结节并没有发生变化。“如果网友发现有肺部结节,只要相信正确的科普,引导自己心理放松,结节就不是件非常大的事情。”

发现肺部结节,一定需要手术吗?其实不是。视频中,姚烽教授告诉网友:关键还是要关注结节的发展。如果体检发现的结节只有3毫米4毫米5毫米,它的密度非常低,那么这个结节应该就是惰性的,只要定期地去观察它,比方说半年一次或者一年一次进行ct复查。“我们关注它的两方面,第一个是大小,第二个是密度。如果没有发展,那么就一直观察下去。如果有发展有变化,那么就要想办法把它解决掉。”

即使肺部结节最终证实为肺癌,也通常为早期肺癌。通过外科根治的早期肺癌患者,效果都非常好,大多数都不会死于肺癌。

姚烽

  不吸烟的年轻人,怎么也会被缠上?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结节都没事!

一直以来,许多市民认为,肺癌一般都是“老烟枪”的“专利”。而如今不抽烟的肺癌患者越来越多,年轻患者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与此相对应的是,肺癌的类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与吸烟有较大关系的肺鳞癌发生率下降了,而与吸烟关系不大的肺腺癌却上升了。韩宝惠教授告诉记者,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诱发的原因很多,如遗传因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

为了早点把病魔扼杀在摇篮里,这些年上海各大医院都在做最大努力!

几年前,韩宝惠教授牵头开始了历时六年的早筛项目,共调研社区居民3万余人,其中早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100%。通过“防治一体+智慧医疗”方法,实现肺癌“慢病化”。

28岁的女白领小凌,烟酒不沾,被筛查也被查出了结节,随后诊断为患上肺癌!所幸发现及时,通过手术小凌被清除了病灶。

小凌是一名勤奋的上班族,每天为梦想努力。在去年5月初的体检中,自认为身体一向很好的她,拿到体检报告时却傻眼了:右上肺磨玻璃结节,性质待查。“我没有任何不适,肺上怎么就突然出现结节呢?”这让小凌百思不得其解。经过检查确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极大,需尽快手术处理。在胸腔镜下,姚峰教授通过微小切口开胸,将小凌的右上肺结节进行了楔形切除。切除后的病理检查证实了专家的判断。

“还好是早期,且手术处理得比较彻底,这下,患者可以放心开启新生活了!”姚烽教授说,“早期肺癌患者术后不需要化疗,而早早期肺癌,几乎可以根治。”

在韩宝惠教授牵头的这个肺癌早筛项目中,还提出了一套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肺癌筛查“高危指标”,不仅纳入国际权威同类筛查项目指标,并且根据我国肺癌发病谱的特征,增加了“45岁-50岁”人群组,主要以女性为对象的“被动吸烟”“厨房油烟接触”等筛查指标。实践表明,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筛查指标的纳入,使得早筛的覆盖面更加完整,减少了大量的漏诊可能。

“在肺癌早筛中,有几个误区需要避免。肺癌高危人群不仅限于吸烟者,女性肺癌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韩宝惠教授说。

 == 记者手记 == 

与其提心吊胆,不如从健康生活做起

提到癌症,很多人会认为,那是60、70岁的老人才会得的病,中青年人身强体壮,离癌症远得很。但事实上,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已经不幸成为了癌症患者。

不得不承认,熬夜工作、熬夜玩手机以及“报复性熬夜”,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的常态。除了熬夜,中青年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致癌的最大元凶。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饮酒和滥用保健品等都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2021年音乐人赵英俊的去世让无数人痛心。而在之前的采访中他曾提到,在北京拼搏的那段日子,他每天天亮睡觉,下午三四点才起床,然后一直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才睡,这种生活一过就是好几年。

可惜没有如果,不要等到患癌了才知道健康是多么昂贵!

医学专家们不断地在提醒着那些年轻人:癌症可防可控,而防比治更为重要。

“防的关键在于控烟、戒烟;治的关键在于尽早发现和精准治疗。”韩宝惠教授说,如果平时做到不抽烟不熬夜;烹饪时,尽可能少油,减少使用煎、炸、爆炒等重油烟的烹饪手段。同时,较清淡的一些饮食也有助于身体健康;每年坚持定期做体检,通过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进行肺癌早期筛查。

科学预防、及早诊断、精准治疗,那么,即便不幸得了癌症,也不必焦虑,去医院接受手术或化疗,或使其成为“慢性病”,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