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子把博物馆研学进化为创新实践
2021-11-29 教育

古代中国家具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在生活中还有用武之地吗?青铜器的呈现方式和推广途径有哪些?如何提升上海红色资源场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这些有意思的课题,来自于参加第八届“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进馆有益”上海中学生优秀微论文征集活动的中职学子。记者了解到,同学们不但进入博物馆研学,还把博物馆调研升级成为创新实践。

记者 郭漪

  把所学进行实践是最大的快乐  

“这是我们设计的IP——以上博牺尊为原型的卡通小牛。”在近日举行的进馆有益微论文答辩会上,上海商贸旅游学校的柴思岑向评委们展示了一个印着可爱小牛形象的卡套。把课题研究进阶为创新实践,无疑是微论文《古代青铜器在新时代的呈现形式与推广途径》最大亮点。

柴思岑和课题小组成员都是该校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学生,“2019年我就担任过上博青铜馆的讲解员,为往来嘉宾介绍过青铜器的魅力,从那以后,我就深深地爱上了青铜器。”柴思岑告诉记者,她觉得,青铜器所承载的华夏之礼,延绵至今,已经融入了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脉,是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的见证。但是,几千年过去了,人们早已有了新的生活方式,于是,同学们就萌生出在新时代研究青铜器推广的想法。

团队选取了今年夏天上博鼎盛千秋特展为调研目标,分析了它的新媒体推广、策展思路和文创开发,并建议上博,面向年轻人推出更多精美的文创,实现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

同学们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运用大家在文创设计开发专业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在分析过上海博物馆鼎盛千秋特展的文创后,学习其优点,设计了自己的IP——以上博牺尊为原型的可爱小牛。IP形象在校内进行了检验,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并根据大家的反馈进行了适当调整。

柴思岑今年三年级,马上要升入更高学段学习青铜器修复与保护,“希望在未来持续做自己喜爱的事业,成为青铜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能够在“进馆有益”活动中把所学进行实践,是她最大的收获和快乐。

  在参观红色场馆中发现课题  

作为班上的团支书,上海市商业会计学校的张佳熠经常会组织班上的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参观红色场馆,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相比于成群结队的成年人,他们很少遇到同龄人,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更好地提升上海红色场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与价值?四位同学就此问题展开了调研。

由于疫情原因,调研以查阅资料、线上访谈与问卷调查为主。综合调研与分析,同学们得出结论,应结合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习惯等特点,加强对红色场馆的宣传。比如,青少年乐于浏览微博、抖音等各大网站,那么我们就可以注重在这些平台掀起网络宣传热潮。青少年很多时候都是以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那么我们可以在地铁和公交车路线图上,标注靠近红色场馆的地点,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站(中共一大会址)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在调查中同学发现,青少年参观红色场馆的最大困难是没有时间,在访谈中也有多人提到开馆时间不合适。其次是距离太远和交通不便。“是不是可以调研、建造必要的红色专线,专门前往红色场馆,让更多的青少年方便出行参观。”同学们建议道。

此外,调研显示,青少年更希望在参观中看到英雄事迹,文献、影像,同时,在生活游览中,相较于红色场馆,青少年更乐于风景旅游名胜等更具有可观感、可体验感的参观。“在充分尊重红色文化的前提下,必须增加场馆的创新性,提倡‘活泼化’等更贴近青少年的展览方式,使场馆中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塑像或文件。”来自于青少年的提醒值得成人思考。

  专家辅导如何修改论文  

“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进馆有益”上海中学生优秀微论文征集活动已经进行到第八年了,这个由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主办、易班博雅网协办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通过小小的研究,利用上海丰富的场馆资源,浸润真实的社会生活。

为了便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参加研究,活动主办方每年都会根据活动主旨和场馆资源,组成场馆联盟,分设项目,编制课题指南。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主办方设立了“看红馆?学党史?走红途”项目。

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何康秘书长告诉记者,今年有4000多名中学生参加了征集活动,共提交了906篇论文,通过专家层层评选,有39篇论文参加论文答辩会,来自市文明办、市文旅局、高校的专家对学生进行了提问,并给出了修改建议。最后有31篇论文被评为本届活动的一等奖。答辩会结束后获得一等奖的同学还接受了专家对于论文修改的辅导,在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优秀论文将结集出版。

记者 郭漪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