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中研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21-11-29 教育

如何提升上海红色资源场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针对恼人的蚊子,有什么环保的避蚊方法?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对高中生学习生活有哪些帮助?……这些贴近中学生的课题,都来自于第八届“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进馆有益”上海中学生优秀微论文征集活动。

记者 郭漪

巧用资源 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近日,这项由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主办、易班博雅网协办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举行了论文答辩会,从4000多名中学生提交的906篇论文中,通过层层评选,39篇论文进入答辩阶段,来自于市文明办、市文旅局以及高校的专家对学生进行了提问,并给出了修改建议。最后有31篇文章被评为本届活动的一等奖。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何康秘书长告诉记者,同学们将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论文,再次提交后,优秀论文将结集出版。

“能不能通过环保的方法,既不伤害环境又能够减少蚊子对人的侵扰。”徐教院附中七年级学生滕真告诉记者,同学们都很讨厌蚊子,她很喜欢科学课,学校和昆虫馆有很多活动,于是她想到做这样一个微课题。

在上海昆虫博物馆的黄老师帮助下,滕真设计了三组实验,对比市面上不同芳香植物的避蚊驱蚊效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驱蚊草的效果会好一点。在学校科技老师指导下,滕真完成了小论文。历时几个月的实践活动,让滕真增长了科技知识,答辩会的经历让她的临场应对能力大大增强,“未来对我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滕真告诉记者,自己的爸爸是一位科普工作者,她也希望通过这篇小论文,给大家普及更多科学知识。

红色行走 读懂城市精神中的底蕴

为了便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参加研究,主办方根据活动主旨和场馆资源,组成场馆联盟,分设项目,编制课题指南。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主办方设立了“看红馆?学党史?走红途”项目。

暑假以来,同学们带着课题走进红色场馆。市十初级中学的同学们来到钱学森图书馆进行研究,“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得以成长于红星熠熠生辉的中国,见证伟大祖国的崛起复兴。”李诗玥同学感悟道。

上海朱家角中学的同学们来到陈云纪念馆进行学习,“变的是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与陈云同志作为时代中的个体承担的职务,不变的是陈云同志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奉贤中学的钱思源和郁小龙同学则来到上海历史博物馆进行学习研究,在这里,能够读到上海城市精神中的红色底蕴。

《如何让更多人走进红色场馆——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为例》《关于上海市旧址类红色资源场馆冷热不均的调查研究》《上海红色资源场馆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展路径试探》……微论文征集活动让同学们更加关注时政热点,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记者 郭漪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