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团队再出人文关怀纪录片,《复见余生》展现国家医疗体系的全面进步
2021-12-05 文体

剧照:真实再现医院里的悲欢离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上海出品”的著名纪录片《人间世》,因为真实记录医院里的人世百态,打动过无数国人。如今,该团队打造了人文关怀新作《复见余生》,时隔三年,他们再次聚焦于患癌家庭,用镜头记录治疗过程中展现的医学进步、生死之间的人性等社会人文议题,推动医患双方的理解和认知上的进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获悉,该片将于2021年12月10日21:00起登陆纪实人文频道和腾讯视频。

《复见余生》海报

  生动展现医疗科技进步  

为什么叫《复见余生》?沪上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和《人间世》第二季总导演秦博曾有过一次谈话。秦博导演表示,再次聚焦于医院中的患癌家庭的原因是:“中国人的感情是内敛的,只有在医院这个特定的场所中,我们中国家庭中复杂而浓烈的情感才会穿透出来。”其次,最深的触动是,从《抗癌之路》到《复见余生》,“真的看到了很多医学技术和理念上的改变和进步”,而正是这些进步,为患者的生存带来了一线希望。

2021年的早春,《人间世》团队回到了曾经蹲守过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和医生的深度对谈中,他们敏锐捕捉到了在研究最前沿的医生们,看待癌症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历经长达3个月的实地调研之后,摄制组在肿瘤医院医生的介绍下,将镜头聚焦于两个患病家庭,见证了他们经历多学科专家会诊、化疗、做手术等过程,随时处于“备战时刻”,与不断变化的肿瘤过招。截至目前,他们仍与肿瘤斗争着,这场拉锯战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中。

剧照:家庭的悲痛

不同于闻癌色变的过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随着我国医疗质量和诊疗能力的提升,恶性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已经从十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5%,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五年生存率达到71.3%。医疗水平的进步,与“十四五”期间,国家提出科技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与向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已有许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应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中,精准放疗、个体化放药、靶向治疗、针对性的基因开发等方式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除此之外,MDT诊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流趋势。MDT即多学科协作诊疗,是一种多学科专家组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针对患者的病情,组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治疗团队,通过定期、定时的专家会诊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目前病情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临床治疗的最大获益。正是因为对国家医疗水平的信赖,片中的两位患者才会将自己托付给肿瘤医院,即便病情反反复复,也没有放弃对生命的坚守。

剧照:多学科协作诊疗

然而,这毕竟是纪录片。最终两位患者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手术室外的家人依旧焦急地踱步,手术台上的医生一如既往心细如发,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严谨的讨论与推演,只是他们能否在这场拉锯战中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尚不可知。

  见证医保支付的进步  

最近,国家医保谈判团队和制药方代表的“灵魂谈判”在社交媒体刷屏,公众在感动于国家在医保方面的努力时,也真切感受到了近年来医疗保障方面的巨大进步——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缓解。

剧照:医疗技术和医疗保障的进步带来光明

但医疗保障体系仍在发展。在癌症、罕见病等危重疾病的面前,人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治疗方案、治疗手段的问题,如片中的两组家庭共同面对的问题一般,部分检查、治疗目前尚未囊括进医保中,不断为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金钱”似乎成为了一道天堑,将经济实力较差的家庭阻拦在希望的另一侧,众多家庭在日复一日的治疗中因病致贫。

秦博导演分享过一个拍摄中的小故事:一个女儿开玩笑地对治疗癌症的父亲说,你一天能吃掉一个金戒指。这点出了一个问题,在大病治疗上面,费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仍旧非常昂贵。秦博导演也表示,在拍摄《复见余生》的一年多时间里,看到了大病医保发挥的作用,同样也发现商保在提供强大的支付能力,“纪录片选择了同镁信健康合作,看到了不断出现的新药给病人提供希望的时候,创新支付手段也给了患者们底气,患者们的支付能力有了支撑。” 

剧照:拍摄的初衷

面对癌症,愿世界上不再有看不起的病,让整个社会关注到这个问题,共同助力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正是该片的拍摄初衷所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