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00后把“人文地标”搬进了校园
2021-12-27 教育

从“陕西北路”“四行仓库”到“梦清园”……一个个上海“人文地标”出现在民立中学高二年级的教室门口,同学们通过微视频录制、情景剧创作、文创产品设计等方式将一个个苏州河等人文景观进行深度挖掘与文学创作。在民立中学人文节“地上说政——纪念上海历史文化名城命名35周年”综合实践活动上,高二年级的同学们尽情发挥着他们的学思才艺。据悉,“地上说政”是该校每年人文节的“保留项目”,至今已有十多年的举办经历。

记者 朱筱丽

百年变迁映国兴 今朝奋进绘新景

在现场,民立中学的“地上说政”丰富多彩。同学们通过教室环境布置、情境剧表演、线上直播等多种形式呈现了他们的学、思、悟。

其中情景剧的创作与演绎是“地上说政”活动的最大亮点,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依据展示主题撰写情景剧与微视频的剧情文稿,购置表演所需要的道具、服装,再到一次次的排练与调整,最后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创作品。

民立中学老校舍的神秘回忆、马勒别墅穿越故事、攀登珠峰的物资补给、四行仓库的保卫战争、抗战老兵的角色参透、左联烈士的革命理想等剧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剧本从短到长、剧情从平淡到跌宕、表演从生疏到投入,让学生“过足了瘾”。

高二(4)班“地上说政”的主题是苏州河的百年变迁。一走进高二(4)班教室,仿佛置身于一个“展览馆”。银幕上放映着师生航拍与介绍苏州河的视频,分为演讲和采访两部分,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增进了观众对苏州河的认知。紧接着是一场历史情景剧《抚今追昔——苏河风雨九十载》,该剧以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为线索,多视角叙述了淞沪会战至今的三段感人肺腑的小故事。全剧仅八分多钟,却把一种变迁淋漓尽致地展示给观众,视角切换也十分自如。

据高二(4)班班长陆书懿介绍,表演所需的静安大悦城与苏州河夜景等场景均由班级宣传委员历时半个多月绘制,表演所用的幕布也是由几位同学亲手缝制;“灯光师”虽只是幕后角色,但也深谙剧本,在整个演出过程中,灯光的色调与亮度切换自如,成功地烘托出剧中不同时刻与场景的氛围。她坦言除此外,展览Logo、门票、指示牌均由同学们亲手设计制作,她对团队的齐心协力表示欣喜与自豪。

她说:“这天的民立中学,不仅是学堂,更是一座乐园。”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家国情怀

热闹的活动背后,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

据民立中学副校长姚伟国介绍,今年“地上说政”活动的主题是“纪念上海历史文化名城命名35周年”,是去年主题“上海百年变化”的延续。去年的活动从上海百年来人口、产业、生态等方面变化,引导学生全面感知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今年活动主题的选择遵循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规律,从上海——中观的空间尺度逐渐聚焦到静安——较微观的空间尺度,通过熟知的时空要素优化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因为活动主题与活动形式的要求,学生需要对静安区“一河一街”的历史文化进行学习与吸收,才能输出为有价值的文化创作。为此,学校邀请了静安区文旅局专家为高二年级学生开展了静安历史文化的专题介绍,丰富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高二各班级分别从民立中学的百十年发展、马勒别墅的历史变迁、陕西北路的老字号食品厂发展、苏州河两岸的红色故事、苏州河的生态环境变化与民立校友的革命事业进行文化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并体会到了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力,促使习得的素养、文化、情感学以致用,“地上说政”还为学生创设了环境布置的任务。在高二年级的走廊中既有活动的主题背景墙、图文广告板、文化标语牌、班级海报纸等,还有马勒别墅的拱门和苏州河的地贴,还张贴了学生原创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征文作品。各班的教室环境布置更是充满创意,学生通过微景观的创设、空间的布置、灯光的控制等给参观者多样化的体验,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价值。

地理教研组高立洋老师说,这次活动获得了政治组吴文艳等众多老师的支持,也获得了奉城二中、静安区教育协会的专业支持,“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背后是不同学科与年级组的团队合作。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科与德育团队的融合。为教师跨学科、跨角色开展育人活动提供了实践的契机。”

在“地上说政”活动中,民立的师生聚焦城市历史文化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创造性地演绎和诠释了协调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对文化自信坚定、家国情怀增强都有积极价值。

记者 朱筱丽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