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上海IV⑤|实现“五个人人”,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2021-12-30 上海

【编者按】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既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一脉相承,又体现出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身处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上海如何牢记重托勇担使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奇迹?这是一道正在进行的考题。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来检验上海这座城市对于初心和使命的践行。

第五集:实现“五个人人”,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主持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为了建设“人民城市”,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上海率先提出要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发展新路的目标。

过去,为了办一件事,人们常常需要“往返跑”“跑多次”。如今,“跑一次办成事”已经成为现实。这一变化的产生要归功于“一网通办”。2018年,上海开始实施“一网通办”改革,迄今已累计实施357项改革举措。2020年,“一网通办”改革入选联合国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经典案例。

唐亚林(复旦大学教授):居民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城市治理水平的最高评判标准。办事更加便利,这是人民群众对于一座城市发展水平、治理效能的最直观感受。最近几年上海做了一件大事,就是通过“一网通办”这种集成式政务服务创新,着眼于“高效办成一件事”,让市场主体和广大民众可以方便地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办理所需事务,最大程度地实现就近办理、快速办理、随时办理、方便办理的目标。

主持人:除了“一网通办”,还有一张网也很有名,那就是“一网统管”。

唐亚林:“一网统管”就是管全城,“高效处置一件事”。 通过“一网统管”,将城市管理信息集中到一个网络系统,达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也就是通过一个屏幕就能观察全城运行情况,通过一张网就能处理方方面面的事。目前,“一网统管”已接入全市50多个部门,近200个系统、1000多个应用。这样两张网互为支撑,相互融合,“一网通办”带动政务服务改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一网统管”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进程,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主持人:追求高品质生活,使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打造有了更高要求。随着黄浦江45公里岸线、苏州河42公里岸线先后贯通,昔日的“工业锈带”变为今日的“生活秀带”。

“十三五”期间,上海不仅持续推进“一江一河”流域整治与生态修复进程,加大以地铁、轨道、公交车为重点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力度,而且对成片老旧里弄、小区进行综合改造,并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住宅加装电梯、解决停车难等民心工程。

郑长忠(复旦大学副教授):近年来上海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无不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党的根本宗旨贯穿始终。通过一系列民心工程,让“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一步步变为现实,为广大市民创造了安居乐业、守望相助的发展环境。

主持人:人民是城市的主人,人民对城市发展、城市治理的常态化、全程化参与,是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

“5年多,有55部法律草案在这里征询意见。上报的1001条建议,有72条都被全国性的法律采纳了。”日前,4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参观了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立法联系点,在场的巴哈马驻华大使匡特准确报出了这一连串的数字。

郑长忠: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古北市民中心视察基层立法联系点时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家门口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让基层民主不仅可“感知”,而且更“可用”。除了基层立法联系点,“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人民意见征集联系点等都是新型人民参与方式,未来还将上升到制度化、法制化层面,从而真正体现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

主持人:通过办事便利化、安全保障化、生活舒适化、参与常态化、文化多样化等方式,上海在共享发展领域形成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切实提高了城市发展品质和城市治理水平。“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美好愿景正逐步转变为城市发展的生动现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