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护城市|2022年有一种美丽,叫我的城我来守
2022-01-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一个温度计、一个闭环,构成了“发热哨点诊室”的标识;小小的诊室,成为了上海市民公共卫生应急的“触角”。

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护目镜、手套、鞋套等防护用品……这个元旦假期,来自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谢雯“全副武装”后再次走进发热哨点。这位90后的年轻姑娘,正和无数社区医护人员一起,守护着这张城市安全的防护网。我的城,我来守!他们选择坚守,只为能让更多人好好过节。

越到过节,越要紧绷这根弦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促使城市公共卫生能级大提升。发热门诊建设的密度和广度,决定着城市的公共安全系数,发热哨点则把防疫前置到社区。

在上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60%以上是在发热门诊直接诊查后确诊的。发热门诊,在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3月22日,上海市卫健委宣布,在原先117家发热门诊基础上,增设182家社区发热哨点诊室。就在一周内,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后的发热哨点火速“上岗”。

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所在的区域原本是传染病隔离专区,几经研究,通过将设备间进行改造升级,最后才新辟出了一间独门独户的“发热哨点排查室”。一旦有发热患者入院,先在门诊预检台经过健康码、测温等一系列流程,体温一旦达到37.3℃,就会启动预案,由专人陪同,通过污染区通道进入发热哨点诊室候诊。接下来,便由哨点医护负责接诊。

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护目镜、手套、鞋套等防护用品……在发热门诊坐诊的医生必须“全副武装”。发热哨点火速“上岗”后,谢雯第一时间成为一名哨点护士。回忆起当初的情形,谢雯坦言,“忙碌而紧张”。

“在哨点诊室,除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外,我们还会对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患者血检也同步在诊室完成。对于明确原因引起的发热,医生予以对症治疗;不明原因引起的发热,我们会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一旦出现疑似病例,需要第一时间上报部门。”谢雯告诉记者,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及发热门诊的特殊性,密封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四五个小时,上厕所成为他们最为“讨厌”的事。

不管有没有发热患者,定时上报!即便是在这个元旦假期,发热哨点的工作始终没有停下过。记者采访当天,直到下午4点半左右,谢雯将发热哨点诊室当日的接诊数据上报给区卫健委后,她才脱下防护服准备回家。即便没有发热患者前来就诊,她依旧没有一丝马虎。发热哨点运行至今已超过一年半的时间,环环相扣的上报流程早已烂熟于心。

“越是节假日,大家心情更放松了,我们发热哨点的这根神经更要紧绷,这样才能让市民安心过个节。”谢雯说。

在基层捕捉疫情的“蛛丝马迹”  

发热哨点诊室,把防疫的触角延伸到社区,与发热门诊协同,与上级医院、所在社区形成对发热患者的“闭环管理”。

不久前,社区一位居民从外地返沪,隔离结束后来医院配药。当这位居民来到医院后,谢雯将他引导至诊室,测量体温后,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最终,这位居民排除所有的可疑情况。

“虽然这位社区居民并不是来自高风险地区,但是我们在接诊、开展流调工作时,不敢有一点疏忽。”谢雯告诉记者,除了要为发热患者做检查,还要安抚他们的情绪,有些患者往往会比较焦躁,她会和他们聊聊天,给予他们鼓励。

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如果没有发热患者前来就诊,谢雯的工作便是在医院门诊大门口,和其他两名护士一起,对所有前来就诊的患者开展流调工作。一天下来,一人就要完成三四百人的流调。目标很明确,在基层捕捉疫情的“蛛丝马迹”,力争不遗漏一个新冠肺炎患者。

不少患者离开发热哨点时,很多人会不停说着“谢谢”。正是这份肯定,是坚守的动力!

谢雯工作所在的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于杨浦区一个人口密集的居民区,服务18万社区居民,年接诊量90万人次——守护一方百姓健康,始终是谢雯心中的目标。如今在附近不少居民看来,家门口有了这个发热哨点诊室后,配合预检分诊、门诊转诊及家庭医生随访,发热监测功能得到了不断升级。这也让他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放心。

逆流而上正是90后的一种担当

和所有90后女孩一样,谢雯爱逛街爱追剧;但是从2020年开始,她生活的重心似乎聚焦于两个关键词:新冠、抗疫。

一切的一切,都从零开始。境外输入压力不小,谢雯第一批报名前往支援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接种疫苗工作开展后,她又成为杨浦区第一批接种疫苗的护士……如今,谢雯已经是抗疫路上的“老兵”了。一直在抗“疫”这条路坚守着,也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冠疫情,让年轻的我们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之重。”谢雯说,假期来临,近日国内本土疫情反复,境外疫情持续未减,上海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双重压力,怎样确保科学防控、严格防控?全市127家发热门诊、225家发热哨点诊室严阵以待,疾控流调部门与病毒赛跑,社区多方联动共同助力防疫。“那些奔赴湖北、金山公卫救治新冠确诊患者的医护人员,是浴血奋战的前线。而我们的任务要守好后方,守好后方的百姓。”谢雯说,疫情就是命令,奔跑在抗疫的第一线是所有医务人员的职责。在疫情中,1993年出生的谢雯觉得自己迅速成长了。

如今,深入社区的这些发热哨点诊室,成为上海市民公共卫生应急的“触角”;而有了谢雯这群社区医护人员的坚守,也让这道城市安全的防护网越织越密。

每当晚上回家后,摘下口罩后谢雯会在镜子里看到脸上明显的印痕和红斑,但她却觉得值得。在她看来,逆流而上正是90后的一种担当。她希望用坚守来驱散着疫情的阴霾,让生活在这座城里的每个人更加踏实而温暖;也期盼着疫情能快快过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