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她为我们铺设了一条时光隧道
2022-02-20 生活

□谭旭东 陈佳伟

古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荒凉,也有“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蜀道崔巍,而今时过境迁,华夏大地在岁月的洗礼下,未脱巍峨之丽,在无尽的风云变化中,显露其独有的豪情万丈与温柔绮丽,这壮美的中华之地上,满是屹立的青山,奔腾的江河,跃动的生灵,它们涌动着也静默着,诉说悠久的历史,吐露深厚的文化,彰显一国的威严,成为守护中国大地千年的神灵。千年来,有无数的诗文聚焦于自然和生态,关注人类生存的空间,亲近泥土和草木。近几年,不少作家也致力于自然写作,关注生态环境和自然世界,歌颂魅力无限的山川河湖,挖掘生命的野性与自由的本真,创作了自然文学《这方热土》的杨海蒂便是其中之一。

杨海蒂有着多年的文学创作经历,在散文界颇有影响,出版了多部作品集,曾经在海南生活的日子也终成她书写《这方热土》的力量,她将沉淀于此的所见所闻化作一个个文字,铸成隐藏在字里行间里的海南雨林世界。《这方热土》以游记的方式记录、描写了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猕猴岭、七仙岭、鹦哥岭、五指山等八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壮美的景点,在这点面相合的叙述方式里,杨海蒂用其阔大的写作视角带读者领略了国家公园中幽美的山林、百态的生命和潜藏的文化意蕴,她用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将海南之地鲜活的生命力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意识到祖国之南,原有一片世外桃源,值得每个人释放压抑在心中的原始向往。

脱叙述之淡薄现诗情与幽默

自然不以人之生而生,千百年来它都以客观的身份等待着有生万物的降临,在这巍峨的自然面前,人们有时哑然于这神圣的景象,怎样完整表达心中的敬仰与热爱,实为难事。但《这方热土》中的语言却摆脱了对客观之物理性而干燥的描绘,尽显文字的灵动俏皮,却又不失诗情画意的优美。

在抒发对矫捷灵敏的豹子的喜爱时,作者用可爱的文字写它“帅呆酷毙”,以表达心中的“小激动”;在描绘海南兔时她写道:“海南兔是中国特有种,萌萌哒的模样和神态十分可爱”;作者还用“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来表达隐居吊罗山的殷切希望……这些“热词”式的言语,脱离了一本科普著作本应该拥有的严肃色彩,取而代之以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在整体客观的描写中加入可口的“调味料”,极大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现代化的言辞在流露出内心对“豹”“兔”“隐居”的真切喜爱之余,也让整部作品焕发了时代的活力。异于淡薄的平铺直叙,文字堆砌,作者于书中展现了多样的表达形式,她用《五指山歌》“唱”出了海南人民对五指山的喜爱,让整个作品变成律动的乐曲,融入欢快的音乐元素,也让文字符号脱离了刻板的排列,变得活泼起来,仿佛让人“听”到了海南的美景和海南人民的情感;之所以言其诗情,是因为作者真真实实用到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增添了文本的文学性和美学性——“朝阳甫出,而山已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富有现代气息的语言中融入古朴的诗词,点到为止,雅致而和谐。作者并不局限于中国古代文学色彩的点缀,同样涉及诸如康德、梭罗等国外作家的精妙用句,更是为作品增添了一份优雅,让理性的说明 顿然去除乏味的枯燥感。在客观历史的讲述中,作者也不单只是平淡的叙述,融入了方志的记载,方志作为一地历史人文的记录,是官方正史有效的补充,同样充满权威,作者一方面借以揭示该地长久的历史,另一方面也让作品更具有文史相融的意味。在这权威性的证明之外,杨海蒂也加入了神秘的传说,如海南猕猴或许会是孙悟空拜见南海观音时留下的血脉。传说亦真亦假,难去定夺,但即便虚无,人们也宁信其真,因为它满足了人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对神灵的幻想,在文字中增添一个个传说,让整部作品多了几分神异的魅力。

《这方热土》用理性客观的语言,诠释了海南热带雨林公园中丰富多样的物种,以及深幽绝美的自然景观,同时辅以俏皮可爱的语句让整个叙述变得风趣而灵动,读者不会困苦于一般科普语言的深邃专业,而会在作者优美的文笔中,既感受到游记散文中的深情,也学到了科普作品中的知识。

杨海蒂

去内容之单一显宽阔与深厚

《这方热土》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是因其多姿多态的语言表达,同样也归功于其丰厚的内容。它挣脱了普通科普作品单一叙述知识的壁垒,也未囿于散文抒发胸臆的传统,而是在二者相融的基础上,加入了历史、社会人文、生态文学、红色革命等诸多元素,让整部作品在赞叹自然之美的基础上,更显其内容的厚实,同时未脱离海南热带雨林公园的叙述主线。

作为展现中国国家公园之美的代表作品之一,《这方热土》的首要任务,一定是为了宣扬和赞美我国多样、雄伟的自然生态景致。作者将海南热带雨林公园中的八个典型风景编织成一部雄浑的交响乐,每一个景点都有着自己的演奏身份,尖峰岭是奏鸣序曲,霸王岭是诗情画意的交响曲,黎母山是变奏曲,是“最为欢快的乐章”,这部交响乐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地点之间不可分割的生态关系,也让本是沉寂的山岭带上了律动的活力。由“面”出发的叙写方式,从宏观上体现了热带雨林公园的壮美,接着作者缩小了摄像机的拍摄范围,细致描绘隐藏在山岭中的动植物,从“点”的角度深化生态之美的主题:尖峰岭中有乔木、灌木、藤萝、蕨类等高低错落分布的雨林,有“镶嵌在山腰的尖峰岭天池”,还有曾与恐龙共生的桫椤树,当然也少不了在这些神树中自由自在生活的叶?、阳彩臂金龟、金斑喙凤蝶等生灵,作者为我们展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它其中生命的多样性,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个真实、宝贵的镜头,在文学和科学的糅杂下,《这方热土》营造出了梦一般的自然天堂。

海南热带雨林森林公园的可贵之处不止在其本体的幽美,也在于它一定程度上是孕育了革命成果的摇篮——在苗王陈日光的带领下,苗族同胞纷纷投入革命,还成立了海南岛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五指山更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生长于此的五指山野菜曾是琼崖纵队战士们的“革命菜”。作者将红色的历史融入自然的描写中,使得自然山水不再只是单调的青绿之色,它也染上了革命战士、革命运动的火红之色,在这看似无情的青山绿水下,是烈士们为国而战的澎湃爱国心,整部作品也因此变得有血有肉起来。

段义孚曾说:“风景或环境的内在,本就是文化的建构。”每一片风景,本质上都是人性与文化的折射,在《这方热土》里也能窥见两者的联系。霸王岭一节中,作者以自己去王下乡的经历为线索,展开一系列的描述,其间她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黎族人民的传统手艺,如黎族陶艺技术、黎锦纺织、口弓技艺等,当然还包括了许多其他富有特色的文化传统,尽显海南地区的人文之美和丰厚 的历史积淀。作者还特别写道,每当黎族人民提及自己的家乡时,总是充满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怀着感恩之心看待自然万物”。曾有学者认为生态文学是为“寻找人类与自然重归于好的和谐世界的新途径,探索人与自然发展的互惠型的人类自然新伦理”,在杨海蒂的笔下,海南地区的同胞与自然之境已经融为了一体,他们已然成为大地的儿女,在这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生活模式下,显露出的正是“互惠型的人类自然新伦理”,而大量的文化展现,也从另一方面丰满了自然景观的“形象”,让读者看到了更具内涵的海南热带雨林,展露出这八大景色原始又富含人文的特点。

刘东黎在序中写道,该丛书的写作目的是为“初步展示中国国家公园的多重魅力”,“同时能在新的起点上,起到特定的文化传播与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说,杨海蒂的这部《这方热土》很好地实现了这个写作目标。她在自身的亲身经历里融入了自然景观、文化历史等多个板块,每个板块相互辉映,诉说着海南森林公园的神秘与瑰丽,诉述着海南同胞的情怀与人文。书的每一节之间分离但实存紧密的联系,它们组织成大地的乐章,它们是生命栖息的载体,是孕生文化的母体,通过对《这方热土》的阅读,我们不仅能以上帝全知全能的视角,去发现自然生态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也能重返普通的平民百姓,感受黎族人民温热的传统文化以及革命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在这生态美景的大背景下,作者仿佛也为我们铺设了一条时光隧道,去回溯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她的语言多彩而幽默,阐述的内容深厚而有趣,正如序中所言那样,杨海蒂真正做到了“体验深度的生存空间,在文学空间的体验中沉入生存的渊薮之中,展示生存空间的幽深境界”。

(谭旭东,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佳伟,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谭旭东 陈佳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