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被隔离的老师,萌生无数灵感
2022-04-10 生活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疫情一波一波地进攻,人们心中难免憋闷。而此时,一股淡雅脱俗的文艺清风,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吹来:一个名为《上美“长城”》的抗疫主题美展上线,给不能去看草长莺飞的上海市民带来了另一种色彩。

  绿“马”儿你快点跑  

刘昕老师的海报《绿码》。 本文均据受访者供图

美展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当属刘昕老师的海报《绿码》。学设计出身的刘昕老师艺术造诣很高,十多年前代表着上海形象的世博会海报,有三张就是他创作的。这些天虽然在学校中隔离,他创作邀约却一直不断。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要组织线上美展,他也是参与组织者之一。如何用艺术来表达人们的心愿? 如何艺术地纾解疫情带来的郁闷? 能不能在传达美好的同时,传达出乐观的态度、甚至幽默,让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会心一笑?

被隔离在教室里的刘昕老师一下想到了曾经作为出行通行证物的健康码。大概人在绝对安静中大脑活动特别快,一个上午,一匹绿色的“马”就在刘老师笔下“活”了起来。这匹“马”,或奔跑,或小睡,或行空,或嘶鸣,或腾云,或沉思……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这匹水墨马儿的形象以符号般的凝练,在诸多油画、水彩画和素描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刘老师说,绿码是上海人记忆中一段永远不会忘却的历史,而以谐音方式创作的绿马,也将成为上海人非常强烈的记忆符号,未来多少年后,可能新冠不再困扰人们的生活,但绿马却依然可以唤起他们对这段历史的回忆。

刘昕老师选择了两张做了这次展览的海报,看着这一个个萌态可掬的绿马,我突然想,这会不会成为人们防疫时期的表情包呢? 刘老师说,绿马不是绘画,而是设计,因此它有着很大的延展空间,比如表情包,比如成为某一个品牌的形象,等等。隔离,只是让绿马打了个盹,一旦解封,绿马还将快乐地奔跑。

  隔离是一种等待  

当记者打通电话时,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刘昕老师跟这座城里绝大多数人一样正处在封控管理中。刘老师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教学和科研不受影响,他们已经在学校中隔离了很长时间。与学生不同,大部分教师没有宿舍,只能在教室或办公室隔离。44位教师14天的隔离生活,给不少人带来了心理影响,但更多的人,却在这从未有过的体验中寻找创作灵感。

王冠英《被隔离在一起的师生》

《上美“长城”》线上美展的作品中很多是素描。策展人之一的王冠英老师就有一幅《被隔离在一起的师生》速写,寥寥数笔,面目有些模糊,但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却是一眼就可以辨认。老师循循善诱,学生或托腮凝思,或专心听讲,把一堂不同寻常的课表达得淋漓尽致。

沈力老师作品——《隔离日记》。

同样是速写,沈力老师的《隔离日记》用四格画的形式将四个不同的画面拼在一起:刷手机的女孩,戴着口罩;大白们在楼道里收垃圾;核酸检测……三个画面和防疫直接相关,画纸上透露出的信息紧张而严峻。左下角却是一个很少有人想到的角度:睡觉。仔细看,一张小小的行军床,被子拖到了地上,主人公睡眼惺忪,手里还抓着手机,是要看新闻、刷朋友圈还是随时等待呼唤? 这幅画没有紧张的气氛,却是老师们隔离期间真实生活的反映。

翁颖涛《隔离期的花卉写生12》

李根老师的油画《研究生》和李剑老师的《大二男生》色调冷峻,人物神情严肃,主人公好像在隔离中忧虑这波疫情的发展。但这样稍显沉重的作品在展览中不多,更多的作品表现的是抗疫中的人们,也有对美、对未来的向往。翁颖涛老师的《隔离期的花卉写生12》细致入微地实录了海棠花烂漫盛开的景象,让人们对隔离后的放飞产生强烈的向往。

与海棠花一样美丽的是李戈晔老师的速写《休息中的小蔡》,婷婷的女孩,一身连衣长裙,正坐在简易休闲椅上小憩,神情娴雅,姿态放松,经典的三角构图,铅笔线条柔软而优雅。美丽的瞬间,让人一忽儿忘记了外面的喧嚣,而向往那疫情消退后的阳光灿烂。

田佳佳《隔离期要按时吃饭哦!》

  追随美的脚步从未停下  

为了保证教学,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老师们隔离的时间比较长。虽然生活工作有诸多不便,但大家都没有放下工作,防疫、科研一个都不少。《上美“长城”》线上展览的第二部分是创作延伸,与第一部分以小品居多不同的是,这一部分展出的作品要么是鸿篇巨制,要么是城市更新设计。

高川老师的《沪喀情》,以长卷的方式、写意的手法,表现上海援疆干部和当地百姓之间的鱼水浓情。墨色浓淡变化,让长卷不仅是横向的巨制,更有纵向的景深。

而高攀老师《繁忙的上海港》,在画中龙门吊和工作服的映衬下,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是橙红色,亮眼夺目。虽然画面静止,人物也没有大幅度的身体动作,但大片的橙红色依然通过观众的眼睛直接刺激了心灵,画面上不着一墨,观感上却一片繁忙。

乐丽君《隔离日记二》

除了个人创作,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老师们还脚踏实地,为城市美化献计献策。刘坤老师的《南昌路垃圾站改造》设计,就是在隔离期完成的。平面的垃圾站外墙被折叠成屏风状,排风扇巧妙地隐藏在装饰画之间,一座垃圾站也展现出了高雅的气质。

刘勇老师的《峰华峰茂小区改造》设计、魏秦等老师的《伞里——南昌路人民坊入口微更新设计1》等,都是老师们隔离中认真工作的成果。

刘昕老师是这样说的:老师们都是画画的,隔离在那儿,手上不会闲着,面对着抗疫的环境,总会拿起笔来画几笔,表达一下心里的想法。同样,他们也不会因为疫情、因为隔离而放下手中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线上美展的最后一幅,是周胤辰老师的油画《三月 NO.1》。虽然我们被隔离,虽然我们没能亲眼看到这个三月的柳绿花红,虽然我们没能到郊野享受温柔的春风,但是,春天的美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被周老师用画笔记录,让人们永远记得2022年3月那个被定格的美丽模样。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