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重启键,属于上海的城市活力归来了
2022-06-05 生活

青年报记者 冷梅

“铛铛!铛铛!”南京东路步行街上,刻在许多人脑海中的画面又回来了!铛铛车在人群中穿行,曾经熟悉的店招在眼前掠过,伴随流动的人群,这座城市在6月1日这天迎来复苏,车水马龙中上海的烟火气也回来了。在上海的地标商圈,那些为这座城市提供烟火气的老字号与坚守者,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人们心灵慰藉,我们从中找到几位坚守者,听他们聊一聊上海正在回归的烟火气。

豫园以往“生生不息”的热闹重新出现了。受访者供图

  回归生生不息  

5月28日起,上海城市名片之一的豫园恢复线下营业,每日营业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豫园内11家门店率先尝试恢复线下营业,通过线上购买、线下提货的方式,迎接重新回归门店的上海消费者。作为上海市首个恢复线下运营的文旅地标,豫园以及豫园内多家老字号与上海市民的重聚,意味着上海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正在加快恢复。

5月26日,绿波廊酒楼点心部主管马志琳作为首批返岗复工人员正式回到店内,做复市前的准备,绿波廊5月29日正式开门迎客。“店内执行闭环复工,我跟其他返岗的同事都是24小时在店里,每天除了做抗原、做核酸、量体温、打扫卫生、消毒等基本的防疫工作以外,还要看第二天的订单排生产计划,有时候订单来得晚了,我们就会做得晚一点,忙到凌晨也很正常的,可以说基本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马志琳说,刚复工的心情和当时刚开始居家的心情相似,有点忐忑,但是相比之前又多了点激动,说明生活终于要回到正轨了。回到岗位后,熟悉替代了忐忑,豫园还是那个豫园,以往“生生不息”的热闹一下子回来了。

在绿波廊,复工后的节奏与以往正常营业也有所变化。以前主要是做线下堂食和外带窗口,每天订单基本上都是满的,有时候还大排长龙,店里人手也很充足,前厅、后厨大家都各司其职。现在疫情原因关闭了堂食,只能做线下自提和外卖,首批复工的人员又少,制作人员目前一共只有4个人,所以只能精简一下供应的产品品种,挑选一些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分别在线上、线下外卖推出,比如线上外卖的鲜肉酥饼和桂花拉糕,还有红红火火预制菜礼盒,线下外卖自提以抹茶酥、枣泥酥、椒盐腰果酥为主,这些产品对我们来说操作相对简便,容易保存也适合外带。

回归常态后,工作方面马志琳最想专注的是再好好开发一些比较受欢迎的点心品种,最好能做成网红产品。而生活方面,一切回归常态之后,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去吃火锅和去钓鱼。最大的心愿就是期待这座城市快速复原,疫情的愁云尽快消散。

  坚守舌尖之味  

85后的楼晨工作地点是“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他是三阳南货店经理助理,上海封控期间主导了这家老字号南北货的社区团购业务。

三阳南货店社区保供工作自4月5日开始筹划准备,并于4月8日正式启动至今,成立了一支由三阳党员及团员青年组成的保供突击队,成员共计6人。保供小分队完成接单、配货、分装、物流、售后等一系列工作,团队成员不畏困难,离开各自温暖的小家共赴抗疫保供一线,日夜奋战,在疫情最为严峻的4月中旬,团队成员平均每日工作时长16小时,为在疫情期间期盼吃到三阳南货店美食的千千万万居民做出了自身的贡献,也为守“沪”上海奉献着自身的绵薄之力。而真正意义上的线下复工从5月27日正式启动,伙伴们回到店内,利用三天的时间,完成了店内消杀工作,场所码的张贴、数字哨兵的购置安装及防疫人员培训等,在产品方面,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供应产品新鲜,对店内所有产品进行了集中梳理,对不适宜继续售卖的产品进行了清理并销毁,及时补充了以自制特色糕点、腌腊制品、南北货、预包装食品以及时令粽子产品为主的全新产品。

4月8日正式开启线上团购,楼晨或多或少有些忐忑。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即便年轻如他,也是头一遭经历。从一张白纸出发,到小伙伴高效协同配合默契,圆满完成封控期间的保供,楼晨也收获了一份让自己分外骄傲的成绩单。

“通过社区保供工作,使我们再一次清晰认识到,老字号品牌的价值和产品优势,疫情期间居民们对于老字号产品赞不绝口,同时危机也成为一次契机,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好社区营销,使南京路上的老字号走出南京路,进入上海千千万万的社区中去。”解封后,三阳南货店的下一步工作将围绕社区门店的再升级,社区外卖、一件代发等业务线进行拓展,这也是楼晨今后工作方面要重点专注的内容。

紧锣密鼓的保供工作总算告一段落。解封后,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去浦东看望自己的父母,封控两月余,一直为工作奔忙,内心最放不下的也是家人。解封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怀孕的妻子去公园散散步,晒晒太阳,呼吸下新鲜空气,条件允许的话,也能带着全家人出去旅游一次。

疫情期间有一件事,让他深深为之感动。有一次,楼晨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说自己身患疾病,由于神经压迫喉咙吞咽困难,同时她对大米过敏,目前唯一的粮食是蛋糕。之前,这位老人一直到南京路购买三阳的蛋糕,现在疫情期间,自己岁数大又不会团购,家里已经“弹尽粮绝”,急需三阳南货店的蛋糕“救命”。接到老人的电话后,团队第一时间组织力量为老人送去了蛋糕。我们为她解决了燃眉之急,而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内心的力量。

“疫情无情人有情,单位里,年轻人勇于挑起重担,舍小家为大家,艰难时刻挺身而出,肩负起百年老字号企业的责任;小区里,本来互不相干的邻里开始守望相助,真正做到了一家有难万家来援;小家里,自己边工作边照顾孕妇,第一次从头至尾完完整整烧了两个月的菜,以往这个家庭重任都是父母代劳的。突然发现,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楼晨说。

南京东路步行街上人来人往,老字号店前排了长队,往日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回忆幸福小事  

6月1日深夜,结束了泰康食品店里复工首日的工作,陈刚整个人都累瘫了。为了迎接正式回归,他和团队付出了巨大心血。而此前,他已经驻守店内一个多月了,这是一个超长周期的坚守,能顶到现在的人,都是“一条汉子”。在城市保供路上,这样的坚守对很多人来说已是一段时间的常态。

陈刚的工作地点就在南京路步行街,他是泰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南京东路泰康食品优选店负责人。6月1日复工首日,泰康食品商场开业率达到70%以上,预计端午节可以恢复至原有铺位的90%以上。他说,这期间花费了大量精力在防疫上面。复工后,除虫、消杀、处理过期商品、储备防疫物资、沟通复工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做好鲜肉月饼的团购,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1-2点,结束后就想倒头就睡。

疲累之外,针对老字号营销也有诸多反思。未来,陈刚会花费更多时间专注于老字号与网红品牌的联名包装以及产品上的融合创新,探寻富有“泰康优选”气质的特色产品。陈刚说,疫情以来最大的收获,就是为年轻消费者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团购的中心主要在社区居民,疫情后可以考虑把产品方向转移为附近商圈的年轻白领,为他们提供下午茶点和咖啡。对老字号的营销创新来说,这次危机也孕育了新机。”

回归常态后,陈刚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洗个澡,然后带杯奶茶给家里正在高三苦读的女儿。希望生活尽快如常,希望烟火气重回街头,有了希望就有动力战胜困境迎接美好生活。对他来说,驻店的这一个多月终身难忘,团队的6位小伙伴在公司里闭环管理,睡行军床、吃大锅菜,甚至经常为下一餐吃什么而发愁。集体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大家敞开心扉,紧张工作之余,晒衣、做饭都变成了一件件幸福的小事。

青年报记者 冷梅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