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青年志愿者的硬“核”抗疫
2022-06-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静默的春天已经过去,熟悉的上海正在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回顾疫情最吃紧的日子里,黄浦区每条街道和弄堂里,有一群青年志愿者战无惧、归无恙。他们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硬“核”抗疫、全力复工的中国核建党员青员们!

  硬“核”抗疫    既要打胜仗,又要安全而退  

在公司领导、部门同事的动员支持下,杨金锋和其他19名同事冲到了上海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成为中国核建非本部党员青年援沪突击队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成为在“魔都”抗疫的一个缩影。杨金锋称,这不仅是一场历练,更是一场修行。疫情带给居民的惶恐和不安,但也有频频闪现的温暖。

开战即是白刃战。突击队对接的小区全部为阳性封控小区,由于转运、居住等条件有限,阳性人员反复不减,而原有小区志愿者因陆续有阳性出现而退出志愿服务。经验为零、没有样板的志愿突击队,既要打胜仗,又要安全而退,在面对严峻的抗疫形势,大家坚持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互相交流的工作习惯,并以良好的核安全文化素养,保护好自己并逐步培养了疫情防控专业化素质能力。一款款行为要求,一次次规范操作,一项项经验反馈……点点滴滴汇聚成涓涓细流,让匆忙上阵的杨金锋和同事们迅速熟悉了工作环境,掌握了防控要领。

“核安全文化就是我们的做事方式。作家梁晓声说过,‘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核安全文化是文化在核行业的集中体现,伴随核能发展而生,深刻影响着核行业从业人员的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核安全文化素养,是核工业人敢于面对任何挑战,战胜任何挑战的最强大武器之一,工作时如此,抗疫时亦如此。”杨金锋说道。

  全力复工    大家内心既激动,又感到责任重大  

中核华兴承建的上海临港重燃项目承担着国家重点任务,这也是上海市国家战略需求施工工程类第一个正式复工复产的项目。为顺利推进项目复工复产,中国核建积极组织上海片区各单位召开复工复产专题部署会,成员单位中核华兴按照“一工地一方案”的原则,制定封闭式施工安全等管理方案,开展疫情防控自查自纠和安全检查,全面做好复工复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但项目施工建设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难度,“三边”工程,结构复杂,是国内第一个项目,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如何持续确保现场“零”感染,一旦有感染就会出现全面停工。并且,项目施工管理要按照核电建设标准执行,项目团队一直是从事民用项目施工管理,按照核电建设标准管理没有相应经验。顺利完成该项目施工建设,是助推国家重点专项实施的基础。同时,在上海疫情期间有序推进项目施工,可以为重点专项实施做好贡献外,还可以为其他项目起到经验借鉴。“肩负着国家重点工程,大家的内心激动又感到责任重大,疫情下困难重重,但我们有信心确保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经理曾维胜告诉记者。

疫情期间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所有人员都共同坚守阵地,办公室兼做宿舍,工程建设推进虽然困难重重,但现场参建单位都是本着“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大家都对这个项目的建设充满热情,遇到再大的困难也都共同去克服,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自4月21日复工以来,工地未出现过阳性感染者,项目建设稳步有序推进。

曾维胜表示:“因疫情对工程建设进度已造成一定滞后,下一步持续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的同时,将全面加快项目的建设推进,继续确保‘零感染’的同时,力争三个月内将疫情带来的进度延误追赶回来。”

值得一提的是,中核机械工程闻令而动,勇于担当、火速驰援上海漕泾方舱医院建设,助力上海漕泾化工区复工复产。先后有14名吊装援建者投入方舱医院建设,连续奋战118个小时,完成1000多个不同功能医疗集装箱吊装,圆满完成上海漕泾方舱医院援建任务,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中核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