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走近王维的空灵境界——《辋·王维》后记
2022-07-03 生活

胡松涛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第一次读这句诗,大惊喜,以为这是王维专门写给我的。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我与王维有缘,得以写下这本《辋·王维》。

王维的几张面孔

大家知道王维,知道他是盛唐大诗人。

王维除了诗人的面孔,还有音乐家的面孔,画家的面孔,佛教徒的面孔,朝廷官员的面孔。只有从这几个方面阅读王维,才能看清楚真正的全面的王维。

王维是诗人,17岁时以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成名。从此,他的诗名响彻盛唐,响彻中国诗坛。

王维熟习音律,是个懂音乐的人。他二十来岁走上官场,就是因为一曲《郁轮袍》打动了“公主”,得到这位“公主”帮忙,王维在应试中夺得第一名。王维从政的第一个职务就是太乐丞,是个管文艺的小官员。王维精通音律,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当时有个人得到了一幅奏乐图,请王维来解读,王维扫了一眼说:“这应该是《霓裳》曲第三叠第一拍。”大伙不太相信,就召集来乐工来演奏《霓裳》,结果,乐工演奏到第三叠第一拍时,几乎与画面上一模一样,大家都对王维佩服得五体投地。从这个故事可知,王维对于乐曲何其熟悉。王维诗中有一种音乐性,也跟他深厚的音乐修养密不可分。

王维是个画家,水墨山水画得极好,他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题辋川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他的评价。董其昌认为,水墨文人画的正宗是南宗,王维为南宗画派之祖。王维的书画在唐宋间十分有名气。他的《辋川图》是中国画史中绕不过去的一幅作品。

王维是位官员,是体制内的人。从他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职期间,去南方一次考察干部,去西域一趟慰劳将士,还去榆林一趟。再就是陪陪唐明皇,写一些应制诗。王维作为一位帝国官员,官至尚书右丞,正四品下,这个职务不低。不过对王维来说,写诗修行,是比宫廷工作更重要的事情。

光有诗画,有公务员身份,也不一定能够与这个世界搞好关系,比如说李白,诗好,也被唐玄宗拉入体制内。可李白与朝中人士的关系没搞好,被礼送出长安。为官不易,朝堂凶险。王维看清楚了,他在“诗人+画家+乐人+官员+”这些身份中间又加一个身份,佛教徒。这个身份,跟朝廷官员的身份相对,一个出世,一个入世。王维将传统的魏阙与山林的矛盾统一起来,“冬天”在朝廷“取暖”,“夏天”在山林“乘凉”,亦官亦隐,身官而心隐。

有几种身份,就有几种思维,就有几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诗人、画家、官员、佛教徒、音律爱好者,王维可以游忍有余、如鱼得水地与王朝相处,与他人相处,与自然相处,与自己相处,从而写出属于他的诗。

不住涅槃住人间。我感到,王维打通了“官”与“隐”的矛盾,在仕与隐之间找到了平衡。他身体力行,在红尘中坚守,在红尘外逍遥,出于尘而又不离于尘,于尘中而脱尘,使两个世界乃至两种以上的精神相遇并且长久地粘合在一起,从而美好相处。

王维走着“且隐且仕”的“适意”之路。他出世,念佛坐禅,爱好林泉,但没有真正走向虚无寂灭,始终有一种忠君孝亲的意识和济世情怀。他入世,官职步步高升,享受俸禄,但没有成为禄蠹官迷,始终保持着一颗清静空灵的诗心。他亦出亦入,亦官亦隐,得其两全而没有变得圆滑,既葆有骄骄不群之志,又不失清静不染之心。他在“诗意”与“现实”之间,走着自己“适意”的人生道路。他身官而心隐,过着肉体吃肉、灵魂诵经这种且世俗且幽雅而飘逸的生活。

王维与辋川

他是画家,他是诗人,他向往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他是佛教徒,他要选择一个方便修行的地方。

他是朝廷官员,他要上朝,他不能离皇宫太远。

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他没有选,“山东”(华山以东)的山川他没有选,秦岭诸多洞天福地他也没有选择。他选择了辋川。辋川也选择了王维。

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一个成就了王维也成就了辋川的选择。王维40多岁的时候,营造辋川别业,一直住到晚年。

王维进入辋川,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着手成春,一卷熠熠生辉的盛唐诗篇诞生了。

一个诗意栖居的馆舍如何搭建?你看看王维的辋川别业,看他《辋川集》20首诗中的句子。在辋川,他杖藜行歌,一唱三叹,不问外在的风涛阵阵,掷世相于万里之外。在辋川,他坐石看云,一气贯注,一片化机,一种悠然会心处,一切尘凡脱落。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故乡。王维大多数的诗的故乡在辋川。王维的朋友,包括杜甫也在辋川写诗。所以,我在《辋·王维》这本书中专门写了《王维的辋川,中国的诗谷》。我认为,辋川生长唐诗,以最大的密度,成为中国盛产诗歌的山川。我把辋川称为“中国诗谷”。

安史之乱是王维一生中最灰暗的时刻,他被安禄山抓获,被迫出任伪职,这是后人批评王维、影响王维形象的最主要问题。渔阳鼙鼓,惊破霓裳。王维为什么没有像其他朝廷大员一样,跟着唐玄宗逃难蜀道?为什么?这个问题大家都没有怎么研究。我猜想,他当时可能不在长安,而是在消息相对闭塞的辋川。这差点要了他的老命。

《辋·王维》这本书

在长安,在辋川,我与王维相遇。走在西安街头的时候我常常想,我的某个足迹可能跟王维李白是重合的。我踩着王维的脚印,寻找他写诗的现场。有一天,有人给王维的弟弟王缙送来润笔(稿酬),误敲了王维家的门,王维开门一问,弄清了情况,手一指说:“大作家在那边。”(从此以后,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者被称为“作家”)我也无数次地拿着王维的诗文敲开他家的门,跟他谈他的诗,访问他的诗现场。

关于王维的史料,就那么多了,这几十年几乎没有发现新的东西。写王维,得有新思想新视角新形式新语言。有的人把文章写得那么不好懂,那么不好看,这是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时刻警惕的。

《辋·王维》这本书就是我的一个尝试。其中写的是,王维与辋川,王维与佛教,王维与朋友们,王维诗词中的关键词。

这本书中,我通过王维的诗,看王维的朋友圈,王维与李林甫的关系,王维与唐明皇与玉真公主的关系,还有王维与李白的关系。王维与李白,同年生同为大诗人,还曾经同朝为官,两人可以相见为何不见?我收集大量史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总之,通过这样的视角,更深入地进入王维诗,进入盛唐的诗歌。

这本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说王维的辋川诗。对古诗欣赏的一般套路是,注释加解释。我给王维的《辋川集》20首诗设置了20个“现场",叫诗现场,相当于20集情景剧,让读者进入盛唐的王维别业,看王维如何诗意地栖息。一首诗一首诗地还原诗现场,这是对诗的第二次创作,别人还没做过。我不知道我做得怎么样。一个批评家曾说:“注解荷马的人们总是瞎了眼睛的,所以他们一定要说荷马是瞎了。他们把自己的瞎眼移到荷马身上去了。”哈,但愿我没有扭曲王维及其诗现场。

钱钟书说,中国古人是以道家精神来看待绘画,以儒家精神来看待诗歌,所以杜甫被抬到李白之上。王维成名早,几乎一直处于盛唐诗歌圈的核心,引领着诗歌的时尚,这从《渭城曲》可以看出来。《渭城曲》这首诗被谱成《阳关三叠》,成为大唐时代吃酒送别的必唱曲目。在唐朝以及以后很长时间,王维在唐诗人中是排在前面的。李白属于民间诗人,身在江湖而心在魏阙。杜甫的名声是宋朝之后才超过王维的,正像陶渊明当世名声不显,死后一百年才被萧统发现一样。现在,我们可能对王维估计不足,把王维看低了。我希望人们通过这本书,认识王维,重温王维,学习王维。

写罢这本书,我心想,我运气真好,跟着王维去了趟唐朝,并且把大明宫到辋川都走到了,把唐明皇到李白、杜甫、玉真公主都见到了……

阅读王维的意义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王维?

诗是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人活成人,也是活在各种关系中。

你生在这个朝代,你得处理与时代的关系。你别无选择,你只能在这个历史时空中。你不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理你。它不会给你天上掉馅饼,但它可以让你感受到“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光会写诗,无法填饱肚子,甚至无法生存,比如说陶渊明,辞了县令之后,一直为温饱问题所困绕,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却为讨要一碗酒而尴尬。王维有一首诗专门说到这个问题,他不认为贫穷是诗人的形象跟美德。王维与他的时代相处得不错,当了高官,这就方便生存了。

还有,你生活在人群中,你得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你生活在大自然中,你得处理与自然万物的关系;

你寄生在肉身上,你得处理与自己的关系。

这些关系,你都得处理。你处理得越好,你的日子就越好过。相处得疙疙瘩瘩,你的日子就过得磕磕碰碰。相处得差,那么你这几十年就没好日子过啦。抑郁可能就是自己跟自己没有处好。

王维比较好地处理了自己与王朝、与他人、与自然、与自己的关系,他甚至与“坏人”李林甫相处成了诗友。可以说,王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平安平静乃至空灵的人生范式。

阅读王维,走近“诗佛”王维的空灵境界。

拥有王维,自具风雅,可以风仪落落,扶风而行,素风而居,倚风自笑,不风而清凉……

(散文集《辋·王维》,胡松涛著,太白文艺出版社。胡松涛:学者,作家。著有《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散文集《民间的阳光》,获第九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新作品奖;报告文学《延安繁露》,并在《美文》2021年第1-12期连载,入选2021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

胡松涛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