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舆论漩涡之中的周梅森

“准备对《暗箱》提出反诉”

青年报记者 郦亮

    《人民的名义》涉嫌抄袭一案让红极一时的周梅森陷入舆论漩涡之中。

周梅森《人民的名义》涉嫌抄袭一案,依然是最近的热门话题。这部小说在几个月前因为同名电视剧的热播而大火,而现在竟然被诉抄袭,而且法院已经立案,这本身就很让人震惊。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周梅森日前接受了青年报的独家专访,回应了一些疑点。

青年报记者 郦亮

《人民的名义》和《暗箱》核心不同

11月4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人民的名义》被诉抄袭一案,原告刘三田(笔名南嫫)起诉周梅森,认为他创作的《人民的名义》,从结构、情节、人设到地名人名,都与其2010年出版的《暗箱》高度相似,要求周梅森停止侵害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共计1800万元。

因为《人民的名义》刚刚大红大紫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此事一出,立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一时间各种说法都有,有人认为刘三田是在“蹭热度”,有人认为周梅森确实抄袭了。

刘三田在起诉证据中列出了人名、地名雷同,如《人民的名义》中的“大风厂”,这对应到《暗箱》中的“一石厂”,《暗箱》围绕国防厂改制、收购展开,《人民的名义》在核心情节、矛盾演化上使用了这一核心表达,构成了著作侵权。对此,周梅森在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引用了著名编剧赵冬苓的一段话:“以一起爆炸性事件起势,调查一步步深入,揭出一个个幕后黑手,随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大boss身份越来越高。如果这种最基本的故事模式算抄袭的话,那么世界上所有的政治剧、涉黑剧、破案剧,无一不抄。”

周梅森对青年报记者说,知道自己被立案,他从私人卖家手上花140元买了《暗箱》的复印本来看。他认为两部小说的核心是截然不同的,《暗箱》是黑幕小说,而《人民的名义》谈的主要是“对政治生态的清理”。周梅森说,《人民的名义》的叙事视野更为宏大,不是《暗箱》一部黑幕小说能撑得起来的。

状告《暗箱》套用自己的反腐小说

不看《暗箱》不要紧,一看《暗箱》周梅森还发现了一些新情况。具体说就是周梅森发现《暗箱》其实套用了自己的很多作品。周梅森对青年报记者说,打算对《暗箱》提起反诉,状告其套用了他此前出版的8部反腐小说,构成版权侵害,要求其赔偿1块钱,并做出澄清并道歉,两人的拉锯战正进一步上演。“这个官司,不调解、不妥协、不饶恕,判诉结果如果出现‘有些相似,但不属于抄袭’的表述,我还要上诉”。

周梅森说,《人民的名义》很多情节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人民的名义》之前,周梅森将全部家当都借给了朋友进行企业改制,结果血本无归。他将这些都写进了《人民的名义》之中。但是现在凭借一部《人民的名义》,输光家产的周梅森又重新站起来了,他对青年报记者透露,这部作品让他收入了几千万。本来想就此缓一口气的周梅森,现在又成了抄袭案的被告,这让周梅森开始思索中国作家的写作环境。

周梅森告诉青年报记者,如今社会的宽容度、能见度,给作家提供的写作条件“都是很不理想的”。“文学站在社会改革的现场,进行文学写作的这帮作家,我认为是最困难的作家,非常困难,当风险大于收获的时候,谁还愿意干呢?”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