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文博类电视节目再掀热潮

年轻化表达解码传统文化之美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早前热播的《国家宝藏》就请明星来扮演角色讲述文物历史。

本报讯 继《国家宝藏》之后,又一个文博类电视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最近成为“网红”。已经有人预测,这类文博节目将成为今年电视节目中的一大亮点。那么,文博类节目为什么会突然火了?

国宝“说”的话很俏皮

《如果国宝会说话》今年元旦开始在央视播出。刚一亮相就立刻成为“网红”,网友评论铺天盖地,对于文物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相比去年年末央视的另一档“网红”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表现形式要简单得多,既没有角色扮演,也没有讲述人的讲述,就是一个个国宝的介绍。每一集也很短,只有5分钟。但是既然名字叫《如果国宝会说话》,那国宝“说”出来的话肯定不一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国宝“说”出来的话很幽默,很萌。节目的总导演徐欢告诉记者,“‘如果国宝会说话’其实是国宝不会说话,但我们去寻找文物本身想被我们解读的点,而不是用它过度地去解释。我们将它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讲历史的故事,或者是文物流转的故事。”

节目中介绍西安半坡博物馆的一件沉默了6000多年的人头壶,解说词就很有特色,“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6000多年过去了,我们进食、生存、繁衍,不断进化,而今凝望着你,我们依旧在思索这一切的意义……”据悉,《如果国宝会说话》准备拍100期,每期介绍一件国宝,共100件国宝。为拍摄这部纪录片,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涉及文物的诞生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历史跨度达8000年。徐欢也表示,“之所以做100集的体量,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到明清,因为我们是用文物讲述一个文明的历史。我们用很短的内容讲述它出生的年代,它在那个时期作为文明的坐标有什么推进,有什么改变,就像大英博物馆用100多件文物讲世界历史。但我们不是单纯地讲中国史,我们只讲文明的历程。对于文明的历程、文明的素养、文明的坐标,可能有更好的事物去表达,能够更准确地让人知道这段历史。但观众看完这100件文物之后能大体了解中华文明的一些关键点,这就是我们当时选择文物的一个标准,所以解读的标准也是尽量能够体现文物本身的价值和特性。”说到解说上的特色,制片方说,这部片子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徐欢也表示选择文物的标准并不是文物等级,“任何文物,无论是一级、二级、三级的,都可以讲,有些很好玩也很有趣。”

文物的呈现方式很关键

《国家宝藏》和《如果国宝会说话》火了之后,人们已经不再怀疑文博类节目会成为今年电视节目中的亮点。在看惯了选秀类节目、开旅店类节目、各种“跑男”之后,人们已经很渴望换换口味。其实,国民对于文物的热情一直都在,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一些“网红”展览会排那么长的队伍。但是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些国宝躺在博物馆里已经那么多年,为什么到今天才突然之间火了呢?

这就要说到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呈现方式。过去其实文博类节目一直都有,说的文物也都是非常高级,但就是不温不火。这主要是呈现上还比较学术,比较正统,比较严肃。可是现在这些文博类节目形式上就活泼得多。虽然这些呈现方式还是有一些争议(比如《国家宝藏》请明星来扮演角色,这就被指过于娱乐化),但是应该说这些方式还比较契合现代人的口味的,所以才会成为“网红”。

近年,文物普及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文物的普及不是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要让文物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才会有很多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卖萌”。就连博物馆金字塔最顶端的故宫博物院也“卖萌”不止,让人看到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的青春活力。

所以同样的文物,呈现方式不同,普及效果就截然不同。如何让文物普及更契合当下时代,这可能是文博工作者还需要不断探索的。就像徐欢阐述拍摄这部片子的动机一样,想让人们更亲近、更好地理解这些文物,用情感牌拉近观众对国宝的距离。“国宝不会说话,但我们对它的解读能够传达文物的故事。文物的美是大美,有审美的愉悦,也包含未知文明的讯息,我们应该对这些国宝有尊重和情感在里面。”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