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3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借势营销只能火一时

打造图书“爆款” 关键还靠“走心”

青年报记者 郦亮

今年奥斯卡最热门获奖影片可能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虽然很多国人还没有看过这部影片,但是原著小说的中译本却很快会在中国内地上市。显然,一切进行得如此迅速,迅速得甚至有点仓促。这都是因为出版商有意将小说打造成“爆款”。现在很多文化产品都是冲着“爆款”而去的,但是显然,“爆款”是用心做出来的,而不是炒出来的。

青年报记者 郦亮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原著小说中译本还没有上市,但是已经在网上进行预售,中文书名改成了《夏日终曲》。出版商借势奥斯卡的意图很明显,网页上已经打出了“第90届奥斯卡获奖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原著小说,获最佳改编剧本奖”字样。书的引进版权据说是在今年奥斯卡颁奖前不久签下的,当时《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获奖呼声很高,因此,版权费应该也不便宜。出版商是很想把这部小说打造成“爆款”,所以早早地进行了预售。而一般外国作品翻译成中文出版,最快也要半年时间,而像《哈利·波特》这样从原版上市到中译版上市前后只有三个月时间,这已是神速了,里面有很多的“特事特办”。所以《夏日终曲》为了借势奥斯卡,为了成为“爆款”而赶工期,其质量究竟如何,还是会让一些读者心里没底。

现在出版社很多书都是书没出来,“爆款”的这个目标已经定下了。一些人专门在研究如何成为“爆款”,比如要先让图书获奖,例证是莫言的作品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销售量天差地别。又比如要让图书跟着影视走,影视剧热带动图书热。更有甚者选择出奇制胜,走另类路线。近期有一个图书装帧设计师做了一本《虫子书》没有一个汉字,他将虫子身上沾上墨,放在白纸上,书中的“字”是虫子身体留下的“墨宝”,这无字书卖得很好。

这些标准现在俨然成为不少出版商打造图书“爆款”的“指路明灯”。奥斯卡获奖影片的原著小说,这不仅是获奖的概念,而且也是影视图书的概念,标准里占了两条,当然是给目标成为“爆款”的小说增加了不少筹码。而且不仅是图书,很多文化作品也是一开始就是冲着成为“爆款”、“网红”去的。天津滨海图书馆是一家“网红图书馆”,春节期间很多人到那里“打卡”,拍照留念。追溯上去,其实这家图书馆从一开始的自我营销就是冲着“网红”和“爆款”去的。设计者很明显地知道读者喜欢漫步书海的感觉,所以他们把这种书海的效果放大到了极致,从顶部到地面都是图书,哪怕是放上可看不可用的假书也在所不惜。

一个文化产品有成为“爆款”的远大理想本无可厚非。但是现在有的人将成为“爆款”的顺序颠倒了。应该是一个文化产品出来之后,内容收到读者的欢迎,引发抢购之风,那算得上是真正的“爆款”。而现在有的文化产品还没有出来,就一切冲着成为“爆款”而去,无论是内容制作上,还是营销宣传上,都以“爆款”自居,好像是让读者等一个“爆款”的产生。过于的功利化,往往使得“爆款”难产。试想,如果当年莫言写小说,一心想着要成为“爆款”,那他可能获不了诺奖,更不要说作品大卖了。

所以“爆款”说到底是做出来的,不是炒出来的。与其一心想着成为“爆款”,不如一门心思扑在创作上,真正的优秀之作是迟早会成为“爆款”的。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