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公益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益主角 公益让看不见的世界更精彩

声音悦耳、节奏适宜,95后大学生王莉是本场助残日演出的主持人,舞台上自信大方的她,在灯光烘托下,仿佛闪着光。作为美爱融合艺术公益发展中心成员,她常主持机构活动,且已经习以为常。全盲的她学琵琶、读大学、做公益,生活丰富多彩。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无法想象视障群体的生活。在全国助残日期间,记者走近盲人大学生王莉。她说:“其实我们也可以像健视人那样生活,并非只能待在家里寸步难行,需要有人打破大家的不了解,而我愿意站出来告诉大家。”

■B03

声音悦耳、节奏适宜,95后大学生王莉是本场助残日演出的主持人,舞台上自信大方的她,在灯光烘托下,仿佛闪着光。作为美爱融合艺术公益发展中心成员,她常主持机构活动,且已经习以为常。

全盲的她学琵琶、读大学、做公益,生活丰富多彩。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无法想象视障群体的生活。在全国助残日期间,记者走近盲人大学生王莉。她说:“其实我们也可以像健视人那样生活,并非只能待在家里寸步难行,需要有人打破大家的不了解,而我愿意站出来告诉大家。”

青年报记者 陆安怡

用触觉和听觉学习琵琶连续三届蝉联“金琵琶”第一名

有朋友对王莉说,“你抱起琵琶的那一刻,整个人气质都不一样了。”王莉感到,拿到琵琶时,自己是有底气的,“张扬而帅气。”“因为我很清楚自己能怎么处理它。”十多年练琴经历让王莉对琵琶非常熟悉。

王莉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琵琶。因为那时她的发小在学乐器,所以王莉也萌生了学乐器的想法。而学校的民乐队恰好缺少琵琶和二胡的乐手。在这两者之间,王莉选择了音乐老师认为左右手都会用到、比较难学的琵琶,“可能我小时候冲劲比较大。”

音乐成了她的朋友,陪伴她共同成长。那时,小小的王莉感到,相比认字,乐器更便于学习。乐器至少是可触摸的实体,而认字除了特制卡片之外,文字无法触摸识别。

手形对初学琵琶的视障孩子而言,比较难学。而且手形不对还容易阻碍后续学习,学生将无法完成更高深的技巧处理。

轮指是弹琵琶时最难的指法。那段时间,琵琶老师手把手地教王莉手形,可即使摸到老师的手形,她也很难确定自己的手形是否正确。尤其当老师不在身边时,更难以纠正手形。

放暑假后,妈妈陪着王莉继续到老师家里上课。妈妈清楚正确手形后,就会在王莉练琴时,盯着她的手形,还用游戏的方式,鼓励她练琴,“我一边弹琴时,妈妈一边记我手形摆正确的次数,超过一定数量就算我过关。”

度过这段打基本功的阶段,掌握一定音乐知识后,基本上老师弹一句,王莉就可以学一句。

“我们刚开始感到困难的是基本功手形,后来是谱子。”不像健视的小朋友可以很容易地买到曲谱,很多谱子没有配套的盲文乐谱。

为此,在学校时,老师会为盲生报谱,学生也会在网上边听经典版本,边记谱子。熟练之后,王莉整首曲子听下来,用心记住指法,基本跟着弹出曲子就记住指法了。

琵琶老师曾说,自己从视障学生学琴的态度上获得激励。王莉则感到,其实最初老师的高标准为她埋下了认真学琴的种子。

读小学四年级时,王莉首次参加琵琶比赛。当时虽然知道自己看不见,但在心理认知方面,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也没有认识到视障群体会在社会上面临何种问题。她在那次比赛中得了二等奖后,老师一直说视障孩子要么不参加比赛,要参加就要弹得比别人好,“不会因此对我降低要求。”2006年、2008年和2010年,王莉连续三届蝉联上海音协举办的金琵琶独奏大赛第一名。

王莉的这股不服输的冲劲不仅体现在音乐上,在课业上也是一样。盲校上课的整体节奏比较慢。中学之前,老师会在课上留出时间,整理知识点报给大家记录。

到了高中,数学课涉及很多几何题,有些题目是老师课外找的,盲文教材上并没有,而班级里只有王莉一人全盲。为此,遇到复杂的图,老师会用特制的画图工具,提前把图片画下来。而简单的几何题,老师则会在课上描述,让王莉想思路。“盲校老师会在基础方面花很多时间和耐心。”王莉说。很多高中同学是低视力学生,使用非盲文的教辅材料时,他们会为王莉报题目,让她直接用字板和盲笔写盲文作答。

提供电子课件、带路引导师生帮忙完善大学生活

目前,王莉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大四。她是该校中文系有史以来接收的第一位盲生。在她参加高考的2014年,国家出台了面向视障考生的政策。有高校放宽了对视障学生的专业限制。此前,本市只有三所高校的个别专业招收盲生。

在盲校读高中时,王莉遇到了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引发了她对文学的兴趣。恰逢华东师范大学对视障考生与健视学生一视同仁,开放所有专业,于是她按照喜好填写了文史哲等专业。高考时,王莉作为全盲生,用盲文试卷答题,再由盲校老师翻译。超常发挥的她,考取了华师大中文系专业。

进入大学,由辅导员牵头,班长负责组织了2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班长像排班一样,安排同学负责她上课、到食堂吃饭等来回路程的接送。

最初,大家可能因为志愿服务走到一起。随着大三、大四选课的不同,以及彼此越加熟悉,渐渐地,王莉会和室友或朋友一起走。“更多的是,大家志同道合,因为和朋友相处的快乐而走到一起,而不是以帮助视障者的心态。”当然,考虑到眼睛不方便,同学们都挺照顾王莉的,例如到食堂吃饭时,大家会先找座位,让王莉坐好占位,再帮她去买饭菜。王莉说:“其实我在学校生活基本没有问题,我在熟悉的环境中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在学习方面,她会和老师商量,经过允许后录音,回到寝室,听录音复习,而且很多老师都愿意分享课件给她,她可以通过软件读取课件。

“盲人也能非常熟练地使用电子设备,有智能软件可以实现屏幕朗读功能,读取文字内容。而打字是刚学电脑时,老师一个个键讲解,一步步教我们手形摆放学会的。”读文档、写文案对王莉而言并不困难。

除了看不见,她的生活和健视学生并没有太大不同。她告诉记者,自己闲暇时,也喜欢“看”小说、视频、电影、动画片等等。“我主要是听,最近刚听完《我爱我家》。”除了台词,她还会通过影视作品的音效和配乐来想象画面,体会演员的情绪。

此外,王莉也喜欢和同学们踏青。高中时的桃花节,她还和小伙伴一起到南汇的同学家里烧烤,“溜进桃园里玩耍。”

与学长学姐运营“美爱”促进视障群体共融

近期,王莉正待在家里撰写毕业论文,同时,在线上完成实习工作。她在“黑暗中对话”担任导赏员、助教,以及公众号文案工作。

她对与视障群体有关的公益非常热心。去年,她和盲校毕业的学长学姐一起建立了美爱融合艺术公益发展中心,在其中负责市场宣传和公众号文案。

“May I help you?”是“美爱”命名的由来。王莉介绍说,希望这一组织可以为视障人士与健视者搭建共融平台。用声音艺术的方式,让健视者了解并接纳视障者,为视障者提供更多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美爱”初期是组建合唱团、吉他社等,之后可能会办朗诵班等。

王莉介绍说,“美爱”的主要成员是视障人士,其中很多成员是从盲校毕业多年的学长学姐。他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之后,总结自己融入社会的经验,帮助视障人群少走弯路,增加就业机会。同时通过活动推广,让健视者熟悉视障群体。

王莉表示,其实现在不是盲人找不到工作,而是很多人默认盲人适合做按摩,其实有些视障孩子对按摩不感兴趣,他们有其他方面的天赋,“我们希望拓宽他们就业选择的道路。”

[相关链接]

通过融合性艺术参与社会

“我们生而不同,但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却毫无二致。”5月20日是全国助残日,当天,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华阳路街道办事处、上海普然公益文化发展中心、美爱融合艺术公益发展中心和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主办了“华阳普然,爱在共融”——全国助残日文艺演出。一曲来自爱美合唱团的阿卡贝拉表演“We Are All”将气氛推向高潮。主办方表示,期待政府和公益机构能帮助弱势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

这支阿卡贝拉合唱团是“美爱”与华阳街道、普然公益发展中心三方携手组建的,由视障者与健视者共同参与,大家在合作中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这也是美爱倡导融合性艺术活动的关键。美爱艺术总监于欢介绍说,视障孩子在音乐艺术方面有着很强的天赋,许多孩子凭借老师悉心指导与自身刻苦努力,已经拥有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希望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为视障孩子创造更多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

 

 

青年报